天津市名胜古迹

静园
在和平区鞍山道82号。建于1921年,原为陆宗舆宅邸,名乾园。1929年7月,清逊帝溥仪居此,“静观变化,静待时期”故改名静园。占地3360平方米。周围花墙环绕,取径长廊,怪石清泉,花繁树茂,风雅宜人。溥仪和婉容住在前二楼的东侧,文绣住在西侧。后楼供随从人员居住。溥仪在这里曾同清室旧臣、驻军司令官及英、法、意、日等国领事,频频接触,进行复辟清朝的活动。1931年1月10日晚,溥仪在日本关东军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策下逃出静园,偷渡海河登上大沽口外“淡路丸”日船,潜往东北去充当伪满皇帝。

老西开教堂
在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原墙子河外老西开,故名。又称法国教堂。包括天主教总堂和大教堂,1913年始建,1916年建成。大教堂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堂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是天津教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吉鸿昌旧居
在和平区花园路4号。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墙三层欧式楼房,素有“红楼”之称。是抗日民英雄吉鸿昌1932-1934年的寓所。

孙中山寓居张园
在和平区鞍山道。

大悲院
在河北区天纬路26号。是天津地区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由旧庙和新庙两部分组成。旧庙始建于清初,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殿内珍藏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铁、木、石造像数百尊;新庙为1940年创建。殿内旧有唐僧玄奘灵骨,1956年已转赠印度那烂陀寺。中国佛教协会天津分会设此。

大雄宝殿

觉悟社旧址
在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号。是7间青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的小宅院。“觉悟社”是“五四”时期周恩来组建的天津爱国学生进步组织。成立于1919年9月16日。参加“觉悟社”活动的,有当时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进步青年骨干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马骏、刘清扬等。本“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主旨。

李叔同故居*
在河北区粮店后街62号。是我国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1880-1942)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宅前虎座门楼,宅院由4套四合院组成,平面呈“田”字形,占地1400平方米。原有居室、客房、书房等60余间,并有游廊和小花园。李叔同1880年出生不久即迁此。1899年奉母迁居上海,1905年又东渡日本攻读西洋绘画和音乐。1910年学成回国,应聘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时值而立之年。居宅内又新建西式“洋书房”,取名“意园”,决意一展宏愿。执教之余,在此雅室泼墨作画,为父刻石。1912年后离津至宁、沪、杭从事艺术教育,尔后又削发出家,法号弘一。

梁启超书斋饮冰室
在河北区民族路46号。1924年由意大利人白罗尼奥设计建成。“饮冰”之称谓,源自梁启超早年自称。书斋为两层花园式楼房。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建筑外观素雅别致。1915年,梁启超举家迁居天津,直到1929年病势逝,在这里完成了几十篇学术论著。

望海楼教堂*
在河北区海河东岸狮子林桥口。清同治八年(1869年)法国天主教会建,次年因发生“天津教案”,于6月21日被群众烧毁。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现存的望海楼教堂,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次重修的。

广东会馆
在南开区南门内大街。是天津地区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会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由门厅、大殿、配殿、戏楼和跨院、套房组成,占地11亩许,房屋125间。砖木结构,具南方风格,以装修精美著称。1985年修整,辟为天津戏剧博物馆。

李纯祠堂
在南开区白堤路。为近代天津人李纯的家祠。李纯(1874-1920),字秀山。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北洋常备军军政司教练处提调、北洋第六镇统制、苏皖赣三省巡阅使等职。1920年暴卒于江苏督军公署。同年由其家人购买北京王府私宅,拆迁运津建祠。占地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由4进院落组成。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典式建筑群。现辟为南开人民文化宫。

天后宫
在南开区古文化街中心。双称天妃宫、娘娘宫。在南开区古文化街中心。元代始建,明、清重修,扩建。“天后”是传说中的护佑航海安全女神,元代南粮北调,此地为海运和内河航运的中转站,元泰定三年(1326年)敕建天妃宫,以利漕运。宫内为历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会娱乐之所。天后宫修复后,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

玉皇阁
在南开区玉皇阁大街。明万历五年(1577年)始建,宣德二年(1427年)重建,弘治、万历和清康熙、光绪年间重修。可凭栏远眺。

文庙
在南开区东门里大街。是天津市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后经明天顺、万历、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扩建。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

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活动旧址
在南开区南开四马路南开学校东楼。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1913-1917年,周恩来曾就读于此。

清真大寺
在红桥区小伙巷大寺前街。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一说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宫殿式伊斯兰宗教建筑群。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在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为明清两代供奉吕洞宾的道观。明宣德八年(1433年)始建,清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年间数次重修。占地1000平方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天津兴起。五月,乾字团著名首领法福田统带团民数千人,经南运河抵津,设总坛口于西门外永丰屯昌祖堂内。义和团著名首领张德成、刘呈祥及“红灯照”首领林黑儿等多次来此“拜坛”聚会,共商退敌事宜。

周公祠
在津南区小站镇西南1公里的会馆村。为小站稻拓植人周盛传祠。周为清代天津镇总兵,光绪元年(1875年)率师在小站地区开拓河渠、改良土壤,培育小站优良稻种。祠宇宽敞,原有戏楼。现存并列祠堂3座。乡人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在此举办庙会。

大沽口炮台*
在塘沽区大沽口海河南岸。为“津门之屏”,北国海防要隘。明代为抗倭,曾筑垒设防。清咸丰八年(1858年)以海疆多警,增设海口六营,于大沽口南北两岸修筑大炮台5座:南岸3座,北岸2座,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其周围浚濠筑垣,设置木栅,每台放大炮3尊,另于后墙营门建小炮台25座,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战争期间,曾在此与侵略者浴血鏖战。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规定毁大沽炮台及京师(今北京)至海道有碍通行的各炮台。唯南岸“海”子中炮台,至今保存尚好。炮台濒海,可临台远眺海景。

潮音寺
在塘沽区西大沽海河入海口南岸。原名菩萨庙。明初创建,历经毁修,现存建筑为清雍正五年(1727年)重建。殿内曾供奉南海观世音,俗称菩萨奶奶像。为大沽口仅存的祭祀海神的庙宇。

文昌阁
在西青区杨柳青镇南运河南岸。明崇祯七年(1634年)和1941年重修。可登临远眺运河风光。

石家大院
在西青区杨柳青镇。为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四子元士的宅邸,名尊美堂。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其后多次扩建。现存宅院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现石宅已辟作“天津杨柳青博物馆”,展出杨柳青年画、砖雕艺术、津西民俗等。

霍元甲故居及墓
在西青区小南河村。故居为北方普通农舍。1910年,为“强种强国”创建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对此倍加赞。同年被日本柔道会暴徒暗害致死,时年42岁,殪后被奉为“精武元祖”遗体归葬故里。1989年,家乡人民为纪念这位爱国武术家,修葺故居并在村南新建陵墓、牌坊、陈列室等。

宝坻区
宝坻石幢
在宝坻区十字街中心。辽圣宗年间(983-1031)建,金皇统、清康熙、光绪时重建。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构成,通高11.4米。幢座底部方形,周匝雕刻佛传故事,上置须弥座、束腰壶门和仰莲。幢身6级,雕刻佛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重修石幢记》等;幢顶筑莲台、铁铸幢竿和如意宝珠。“石幢金顶”为古代“宝坻八景”之一,是天津石幢规模最大的一座。

秦城遗址
在宝坻区西北部,潮白河北岸石桥乡辛务屯南。

大觉禅寺
在城关镇。

龙虎庄古柏
在王补庄乡。

商周战国遗址
在宝坻区城关镇南偏西4公里歇马台村西。

辽萧太后梳妆楼遗址
在霍各庄乡打扮庄村南。

元雕塑家刘元之故里
在宝坻区城关镇东偏南27.5公里刘兰庄村。

武清区
泉州故城
在武清区杨村西南黄庄乡城上村。

烽火台遗址
在武清区太子务村东。

汉墓群遗址
在武清区蓝城村。

蓟县
鼓楼
在蓟县城十字街北。原有钟、鼓二楼,明天顺三年(1459年)合并为一楼,正德、嘉靖和清顺治、康熙、道光年间重修。城上建木结构楼阁,檐下悬“古渔阳”三字大匾额。渔阳郡为战国燕设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之,郡治原在北京密云一带,隋朝东移至此。是天津地区仅存的城楼。

鲁班庙
在蓟县城鼓楼北大街东侧。又称公输子庙。清初始建,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有鲁班及四弟子像。

白塔
在蓟县城内、独乐寺南约300米。辽代始建,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重修。在我国辽塔中,是造型奇特之一例。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裂圮。1984年修复寺、塔,展示塔史和珍贵出土文物。

独乐寺*
在蓟县城西门内。一说因寺西北有独乐水,故名。另说安禄山在此起兵叛唐,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称独乐寺。始建于唐代。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为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占地18.2亩,建筑面积5670平方米。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称,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阁内观音立像因头顶10个小佛头,故称十一面观音,高16米,是我国最大的泥塑之一。

盘山#
在蓟县城西北12公里。相传东汉末,董卓之乱,田畴率众隐居于此,亦称田盘山。为燕山余脉,平均海拔500米,主峰864米。历史上誉为“京东第一山”旧有72座寺观、13座玲珑宝塔。其景色变幻多姿,四季常新。

挂月峰
为盘山主峰。海拔864米,峰顶上锐下削,上筑定光佛舍利塔。塔建于唐代,辽大康、明成化、嘉靖、万历与清乾隆年间重修。明代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16年,曾到此吟诗抒怀。

天成寺
在盘山莲花岭北。又称福善寺。始建于唐代,辽、明、清历代重修,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1980年重建。清乾隆帝的替身和尚在寺修行,帝亦多次临幸。登阁眺望,历历在目,江山佳胜,一览无余。

古佛舍利塔
在盘山天成寺大殿西侧。始建于唐,辽天庆间(1111-1120)重建。相传塔内藏舍利3万余颗。塔高22.63米。

万松寺
在盘山天成寺北。原名李靖庵,传为唐代名将李靖所建。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存古塔两座:一为太平禅师塔,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一为普照和尚塔,清康熙年间造,均为实心砖构。

盘谷寺
在盘山万松寺东,居盘山之中。群峰围绕,因寺在青沟之上,原名青沟禅院,清康熙帝赐今名。寺为清初智朴和尚创建,抗日战争中毁于兵火。智朴为明末名将,清军入关后落发为僧,隐居寺内,著《盘山志》,死后葬于寺东南天门下。乾隆帝念其诗画俱佳,才华过人,追赠进士。寺内有乾隆帝题刻御碑。

悬空石
在盘山上方寺焦尧峰。石大数寻,陡百丈,似无依倚,仰视如悬空中。峰顶东崖两壁似刀劈斧凿,上刻“天门开”三字,山势十分险峻。下有一洞,曾栖白猿,称白猿洞。

千像寺
在盘山陵园东、清乾隆行宫“静寄山庄”北。寺建于唐代。现存线刻在巨石的佛像300余尊。寺后有“摇动石”,一人推之可晃,数人摇之则岿然不动,堪称一大奇迹。

福山塔
在蓟县五百户乡段庄子村东福山上。辽代建,1914年大修。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精雕细刻,造型华美,为我国砖构辽塔珍品。

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
在蓟县孟家楼。1948年11月,辽沈战场硝烟未尽,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及新组建的特种兵部队,经古长城一线的冷口、喜峰口、山海关进逼平津。前线司令部即驻孟家楼。旧址为当地富户农宅。过厅为一明两暗正房,东次间约12平方米,是前委书记、司令员林彪住室,陈设简易,摆有行军床,西次间为作战室,四壁布满军用地图。1949年1月在天津解放前夕,前线司令部进驻通县宋庄。

黄崖关长城
在蓟县城北30公里。东起半拉缸山,西迄王冒井山,全线总长3025米。隋代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修建黄崖口关,成化二年(1466年)建太平寨。关城是主体防御工程,由瓮城、外城和内城构成,为官衙和仓储重地,东临泃河,河谷中建5孔桥式水关,用于水上防御和收税。沿线敌楼、烟墩共计20座。其中雄踞关北1公里孤峰上的凤凰楼,砖砌圆形,底径16.1米,高18.3米,上下两层,顶建砖结构楼橹铺房,为外地少见。

黄崖关城
在蓟县城北30公里。东临泃河,西倚王冒井山。随山形地修建,由瓮城、外城、内城组成。城墙东、西、南三面设通衢城门和城楼,北墙因防御需要,不设门洞,而在城台上建北极阁。城内街道极富神秘色彩,由数十条死巷、活巷丁头错位构成,称“八卦街”,漫步其间,给人扑朔迷离之感。旧时损坏严重,1984-1987年修复,全长3000余米,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图形和立位分布。

太平寨
在蓟县下营乡小平安村北。又称太平安寨。东起半拉缸山,西至6号敌楼,全长873米,有敌楼6座、烟墩1座、登城便门1座,控扼黄崖关城东侧的崇山沟谷。寨北谷道称鞑子沟,明嘉靖年间(1522-1566)鞑靼曾由此破长城入关,故名。寨西边6号敌楼,俗称寡妇楼。相传明代名将戚继光,曾征调河南军工缮修长城楼台,时有12名妇女结伴寻夫至此,惜夫婿已葬身边关。遗孀们继承夫业,为国分忧,捐资在此修建了敌楼。

八仙洞
在蓟县黄崖关洵河东侧的崖壁上。为天然洞穴雕凿而成的石窟。洞内设神坛,彩塑钟离权、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八仙”像和侍立的金童玉女像。洞前砌廊式平台,南侧置铁磬,游人可凭栏远眺,击磬赏乐。旧时,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八仙洞庙会。

盘龙松
在蓟县城关镇西偏北5公里,五名山西北麓东后子峪村。

邦均汉墓群和邦均西周遗址
在蓟县西部邦均镇。

后周右谏议大夫窦禹钧墓
在蓟县城关镇东32公里龙前村村南。

静海县
西汉西钓台古城遗址
在静海县城。

汉、宋墓葬遗址
在静海县城。

团泊洼
是天津市候鸟自然保护区和游览地。

宁河县
天尊阁
在宁河县丰台镇内。相传始建于明代。1976年唐山地震时,附近民房倒塌甚多,此阁却安然无恙。是天津、唐山滨海地区仅存的古代木结构高层楼阁。

田庄坨
在宁河县城。

于方舟故居
在宁河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