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藏自治区

唐、宋时称吐蕃。元明时称乌斯藏。清代始称西藏。“西”为汉语,表示在中国的方位;“藏”是藏语,是“卫藏”,“乌斯藏”的略写。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定都逻莎(今拉萨),建立奴隶制王朝。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藏团结。13世纪元代统一中国后,元宪宗蒙哥于公元1253年派军进入西藏,结束了当时的混乱局面,将西藏正式归入大元帝国的版图,仍称吐蕃(bo)。清代称西藏至今。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定。1956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人口:259万
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勘察队在西藏(195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帮助西藏地方进行建设事项的决定而组成的西藏工程勘察队已在拉萨平原上展开勘测工作。图为队员们扛着仪器涉水前进。

队员们在工作中得到当地藏族人民的热情帮助和照顾。

望果节(1956年)

秋天,拉萨河谷的田野上,藏族农民按照1450多年前留传下来的习俗,欢度了庆祝丰收的“望果节”。

按照习俗在麦地里巡视收成的古装骑士。

向骑士赠送哈达。

马似飞龙,箭如流星。

喝酒唱歌庆丰收。

西藏是个好地方(1956年)

西藏民歌:“西藏是个好地方,各种宝贝地下藏,金银铜铁样样有,牛羊遍山岗……”

高原上的科学工作站(1959年)

西藏高原上的这个地球物理科学工作站,建立在拔海3654.7米的地方。它用我国自制的地震仪自动记录世界各地的地震情况。

西藏高原的青春(1962年)

帕里高原的秀丽景色。这种蓝花名叫蓝耳石,是一种良好的牧草。

翻了身的家奴。

拉萨的田野。

喜马拉雅山麓马泉河畔。

林芝专区波密县的军、政干部帮助互助组组员们收割庄稼。

幸福的次仁卓玛。

跳起“热巴”舞,欢庆自己的新生活。

西藏第一代话剧演员(1962年)

由西藏演员担任全部角色的话剧“文成公主”,最近在北京正式演出,这次演出显示着西藏第一代的话剧演员已经成长起来。

话剧“文成公主”中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怒江相遇的一场。

唐太宗授以文成公主唐蕃亲好的重任,赐粮种、农具、诗、书、礼、乐等为妆奁,并将觉阿佛像闪交其奉迎入蕃。

导演稼帮助演员排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怒江相遇的一场。

“羊毛丰收的时候”是“农奴自述”中一个片断,这是描写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村中获得丰收时,青年男女愉快劳动的情景。

强巴饰文成公主。

洛桑次仁饰松赞干布。

大次仁多吉饰唐太宗。

旺堆饰禄东赞。

天鹅湖畔(1963年)

天鹅湖畔。

西藏科学考察记(1964年)

西藏高原不仅水力资源丰富,而且有发展灌溉和航运的有利条件。考察队员在雅鲁藏布江上曾乘橡皮船试航了一百多公里,收集到许多宝贵的资料。

西藏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这是生长茂盛的青稞。

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林业资源很丰富,这是生长在海拔3700米高处的冷杉林。

畜牧业遍布西藏全区。

海拔4450米处多情湖的景色。

喜马拉雅山南坡河谷深峻,多瀑布和急流,水力资源很丰富。这是高150余米的三级飞瀑。

复盖在西藏高山(海拔5200米)上的绿色地毯—高山草甸。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高原最大的河流,有许多峻谷适宜修建巨型电站。这是考察队员在攀登峭壁,收集有关科学资料。

西藏高原古冰川遗迹很普遍,这是冰川搬运堆积的古冰迹平原和漂砾。

西藏湖泊边缘经常出现有盐渍化现象。在盐土上生长着一些耐盐植物,它们从雪白的盐壳中伸出来,异常茁壮。

耐旱的藏麻黄生长在砾石上,从它身上可以提炼出麻黄素。

成长中的西藏藏族工人队伍(1964年)

拉萨发电厂多底电站的藏族工人普万德在检查发电机的运转情况。

拉萨水泥厂的藏族鼓风机工人平措达吉。

农奴出身的阿旺平措,在汉族师傅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勤学苦练,已经成为三级驾驶员。

拉萨汽车修配厂藏族女工朗珠,已掌握了一般的钳工技术。

民主改革后兴建的水电站。

过去的农奴,今天的女建筑工。

把新种引进西藏高原(1964年)

从上海引进西藏的水蜜桃。

从江苏无锡引进来的大白鹅。正在放牧的牛群中,有些是荷兰牛和本地牛杂交生的第一代。

来自丹麦的“肥麦”,经过几年试种,年年获得丰收。

这种大白菜是从北京、东北、胶东等地引进来的。

从内蒙古自治区引到西藏的黄花烟叶。

西红柿已在西藏高原上露天种植。

西藏第一届业余文艺会演(1964年)

西藏第一届群众业余文艺观摩演出会,最近在拉萨举行。

掌握新技术(1966年)

西藏自治区的国营澎波农场藏族工人正在使用扬场机扬青稞。这些农奴出身的藏族工人,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他们当农奴的时代,脱粒时,只会使用梿枷敲打或用牛蹄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