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大事记(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

10月12日
清廷命陆军大臣荫昌率陆军第二、四镇各一部,星夜驰援湖北,命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军及长江水武开赴武汉。由于荫昌无法对袁世凯一手培植的北洋军作有效指挥,清军行动缓慢。

10月13日
英、法、德、俄、日五国领事在汉口举行会议,决定对武昌起义采取中立态度。

10月18日至10月28日
清军在军舰炮火的支援下,向汉口的革命军反攻。至28日,清军和革命军反复争夺汉口城外的刘家庙阵地,战况激烈。革命军被迫退守汉口市区。

10月22日至12月2日
长沙、西安、九江、太原、广州、云南、南昌、上海、贵州、杭州、苏州、广西、镇江、安庆、福州、重庆、南京等地光复。

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各国水兵在汉口租界布置的工事。

上海收复后各国驻军在南京路上巡行显示武力。

10月27日
清廷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全权节制湖北前线水陆各军。

10月28日
黄兴到达武昌,组织司令部,担负汉口防守的重任。

图为任战时总司令时的黄兴。

10月28日
袁世凯亲到湖北孝感督战。

10月30日
清廷以摄政王载沣名义颁《罪已诏》,称“施治寡术,用人无方”,并立誓要开展改革,实行宪政。随后,清廷批准资政院的奏章,解散皇族内阁;命溥伦等人迅速将宪法条文拟齐,交资政院审议,钦定颁布;开放党禁,赦免政治犯,此次事变人员如归附朝廷,既往不咎。

10月30日
蒋介石从日本返回上海,奉陈其美之命赴杭州策动新军起义。

11月1日
清廷改任袁世凯为总理大臣,令其赶回北京组织责任内阁。

11月1日
清军攻陷汉口。

11月3日
清廷颁布作出重大让步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11月6日
清廷释放汪精卫、黄复生、罗世勋。

11月7日
清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镇司令部内被袁世凯派人刺杀。

11月11日
大清海军巡洋舰队、长江舰队、南洋舰队起义,投向武昌革命军。

11月12日
孙中山在巴黎致电民国军政府,推举黎元洪或袁世凯为总统。

11月16日
袁世凯入京就任内阁总理职,组成责任内阁。

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

袁世凯亲往德国使馆进行联络,求取西方列强对他的支持。

11月20日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定,承认湖北军政府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

11月27日
汉阳失守,黄兴辞去战时总司令职,由蒋翊武代理。

11月29日
袁克定密使见黎元洪,约南北联合逼清帝退位,推举袁世凯为总统。

12月1日
在沙俄支持下,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向署理库伦大臣三多发出通谍,限3日内离境。

12月2日
沙俄军队与外蒙叛乱武装包围库伦办事大臣衙门,将清军全部缴械。

12月4日
因外蒙宣布独立,库伦办事大臣被革职查办。

12月6日
隆裕皇太后批准摄政王载沣引咎辞职。

12月9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清政府代表在汉口订立停战条款,自本月9日至24日,各省一律按兵不动。

12月16日
外蒙古部分王公僧侣在沙俄支持下,由库伦活佛哲布尊丹任“皇帝”,成立“大蒙古国”,以“共戴”为年号。

12月18日
清廷代表唐绍仪与革命军代表伍廷芳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议。20日,双方签署5条草约。

12月19日
中俄两国在齐齐哈尔签订《中俄满洲里界约》,1,450平方公里的土地又被俄国占去。

12月23日
日本公使警告袁世凯,表示不承认中国改建共和。

12月25日
孙中山从欧洲返抵上海。

孙中山获悉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即起程回国。图为他12月21日途香港时同欢迎者合影(前排左起:荷马里、山田纯三郎、胡汉民、孙中山、陈少白、何天炯;前排右起;第二人廖仲恺;后排左起第六人宫崎寅藏)。

上海各界在沪宁车站欢送孙中山赴南京任临时大总统。

12月27日
袁世凯内阁召开全体会议,以南方坚持共和,和议难以进行为由,议决总辞职。

12月29日
各省代表会议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29日,宣布独立的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为与会者合影。

12月31日
清廷议和代表唐绍仪等13人,因议和条款不为袁世凯认可,联名请辞。


武昌首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图为当晚起义士兵冲入臬台衙门后劈开监牢木栅时用的砍刀。

民军占领的武昌两湖总督衙门。起义新军以五营兵对抗清军十七营,经过激战后,攻占总督衙门。

民军占领武昌后的汉阳门。

湖北民军攻克武昌后占领的汉阳兵工厂。

10月12日,民军渡江占领汉口。

民军在汉口租界巡逻。

湖北军政府成立

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

武昌民军起义后,在鄂军都督府高揭象征十八省团结一致的十八星军旗。

中华民国军政府之印。

湖北军政府发布的布告。

各省响应武昌起义

由沪宁车站出发会攻南京的光复军。

由镇江出发会攻南京的民军。

1911年12月,民军占领南京。图为民军与清军在争夺紫金山。

南京清政府官员仓皇出逃。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图为联军攻打南京时使用的炮弹壳。

武昌起义,各省响应。10月22日,革命军在长沙起义。图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发给湖南起义军的奖牌。

11月3日,陈其美等在上海组织起义,第二天民军占领上海。图为上海民政总长署。

11月3日 上海革命党起义。图为上海军政府发布的安民布告。

上海光复后革命党人在闸北招募和教练新军。

民军与清军激战

工农群众踊跃参军。

由工、农、知识分子组成的革命军,抵抗清军反击。

清军舰炮轰武汉村落。

汉口民军伏地开枪与清军激战。

清军投降后参加革命军。

清廷代表唐绍仪与革命军代表伍廷芳在上海举行和谈

清政府和谈全权代表唐绍仪。

革命军方面派出和谈代表伍廷芳。

通过驻汉口英国领事出面,清廷与革命军代表在上海和谈。图为双方和谈的上海英租界议事厅。

驻上海英、法、俄、德、美、日六国总领事谒瞻伍廷芳,提出照会,强调双方代表注意尽速成立和解,停止冲突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