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慈(1912-1975)

油画《自画像》30年代

孙多慈(1912-1975)又名孙韵君,安徽寿县人,家住安庆。父亲孙养癯曾是孙传芳的秘书,当时任国民党安徽省常委等职。她1930年入中大艺术系做徐悲鸿的旁听生,因聪颖才高,深得徐悲鸿的嘉许。1931年以绘画百分的成绩考入中大艺术系,正式成为徐悲鸿的门人。一贯以奖掖后进、珍爱人才而著称的徐悲鸿,也像对待吕斯百、吴作人等后辈那样,对孙多慈赏爱备至,准备送至法国留学,但却引来了社会的责难与家庭的纠葛。双方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孙多慈不仅失去了留学深造的绝好机会,还失去了学籍,尚未毕业便离开了学校回到安庆教书。即便这样,徐悲鸿在1935年给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舒新城(1893-1960,著名出版家、教育家)的信中,还有孙多慈的画集“请速出,成其大业(即赴比利时留学)”的打算。并用4450元请以中华书局名义代购孙多慈的画,目的是间接帮助孙,可见爱才之情不减。

孙多慈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西画家之一,与张倩英同为徐悲鸿的两大女弟子。凭借她的聪慧、勤奋和机遇,本可像潘玉良、方君璧一样走到女性画家的辉煌顶点,但社会舆论的重压,使她过早地离开了中大艺术系,失去一系列良好的发展机会。1948年随丈夫许绍棣(教育家)出国考察,后转赴台湾,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75年患癌症病逝。

孙多慈(右三)1951年游欧途经美国纽约时与旅居美国的胡适(右一)、汪亚尘(左一)、王少陵(后排左一)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