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名胜古迹

舟山市

祖印寺
在舟山市区锁山东麓。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原位于朐山,北宋嘉熙二年(1238年)迁于现址。现存建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寺院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全寺规模宏大。现辟作舟山博物馆。

三忠祠
在舟山市区南门第二小学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鸦片战争中,镇海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防守定海。与英军激战数日,均壮烈牺牲。后来台州知州成邦干募捐修建,以纪念三总兵及将士,故称“三忠祠”。

普陀山#
在舟山市。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岛呈狭长形,南北纵长8.6公里,东西横宽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1.3米。据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居民张氏舍宅为院于双峰山下,号“不肯去观音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将普陀山佛教各宗统一归于禅宗。嘉定七年(1214年),又规定该山以供奉观音为主。历朝相继兴建寺院,解放前一度有寺院、庵堂和茅篷228个,有僧尼4100多人。其中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我国清代建筑群的典型。

南天门
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平列。南天门孤悬入海,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中有两石如门,故名。

紫竹林
在普陀山东南、梅檀岭下。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也在此载有紫竹。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

潮音洞
在普陀山紫竹林内、龙湾之麓。因洞窟日夜吞吐海潮,有如雷音,故名。洞为山石裂罅所成,从崖至脚高数十米,耸起于沙滩中。洞有二门,通明如天窗。宋元时信徒叩求大士现身者多在此洞(今改在梵音洞)膜拜。据记载,当时常有人在此跳海舍身,到明代明令禁止,并在洞旁建莫舍身亭,立碑劝阻,现亭已圮毁,碑犹存。

法雨寺
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为普陀三大寺之一。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建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分列六层台基上。观间殿又称九龙殿,其中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

普济寺
在普陀山白华顶南、灵鹫峰下。普陀三大寺之一,初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称宝陀观音寺,后几经兴废。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重建大殿,并赐寺额“普济群灵”,故名。现存大殿为清雍正九年(1731年)奉敕重建,有殿阁堂庑200余间,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今占地1.14万平方米。御碑为清雍正间立。

多宝塔
在普陀山普济寺前。建于元元统二年(1334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修。全用白石砌成,四面三层。在浙江已发现的元代石塔中最为精美。

西天门
在普陀山普济寺西。是一座天然石门。两石对峙,中豁如门,另有一石横架两石之上,上刻西天法界四大字。石峰北边刻有元书法家赵孟頫题的瀛洲界石四大字。西天门下边有普慧庵,内有树龄800余年的古樟树。

慧济寺
在普陀山佛顶山上。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时僧慧圆创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始建圆通殿、玉皇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请得大藏经,由文正和尚鸠工增广,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鼎立。称为普陀山三大寺。现有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寺周围多古树异卉,寺西北有鹅耳枥一株,是稀有的观赏树。寺西茶山盛产佛茶,味香清口。

朝阳洞
在普陀山几宝岭尽头,延伸于海中的山顶上。旭日东升,先映照洞中,故名朝阳洞。

千步沙·百步沙
千步沙在普陀山东海岸;自几宝岭北麓至望海亭下一片沙滩,长约1750米,称千步沙,为普陀山上最大沙滩。千步沙南为百步沙。现已辟为海滨浴场。

五祖碑亭
在普陀山千步沙东端。又称“净土堂”,建于1924年。为三间石构小屋,面阔8.7米,进深3.64米,高约4米。因亭内有南屏佛祖、观音菩萨、无量寿佛、达摩祖师和吕纯阳等5幅石刻画像得名。

梵音洞
在普陀山东端青鼓垒尽处。与潮音洞南北相峙。洞壁陡峭,石劈如门,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中飞挂一天然石桥,上建有观佛阁,前可望海,后可观洞。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佛门传为“观音显圣处”。洞顶梵音洞庵,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清康熙、雍正年间两度重修。

洛迦山
在普陀山东南的莲花洋中,距千步沙3海里,与普陀山合称普陀洛迦山,或翻补怛罗迦。环岛一周约2公里,面积只0.34平方公里。岛上有4座庵堂,现存1座。登山远眺,海天相接,一望无际。西边山脚下有洞,称为水晶宫,只有退潮后,方可入洞观赏洞景。

观音洞
在普陀山梅岭峰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中一石柱悬垂于地,柱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初为茅篷,清康熙年间(1662-1722)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

磐陀石
在普陀山梅岭峰上。高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顶巅平坦,可容30人,下石周广20余米,将上石托住,磐陀石险如滚卵,却安稳如磐,为普陀胜境之绝。

杨枝庵
在普陀山雪浪山西象王峰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庵内珍藏杨枝观音碑一方,碑高2.5米,宽1.2米。镌刻著宝盖璎珞、手执杨枝和净瓶的观音大士立像,像出自唐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为明宁绍参将刘炳文访得拓本,由武林(杭州)工匠孙良所刻,石碑阳雕阴刻,刚柔相间,保持了原作的艺术风貌,系“普陀山三宝”之一。

朱家尖
在舟山岛东南部海中,与普陀山一衣带水。面积72平方公里。岛北是千姿百态的花岗岩构成的白山头景点;东面则是连绵5片的金色沙滩;全岛有形态各异的洞穴多处,尤以海蚀洞称奇。黑松林布满山头和沙岸。

白山
在朱家尖岛北部。景区内孤岩危立,群石耸叠,是一独特的岩石山群,系花岗岩山体,球状风化和垂直裂隙发育,长期风雨侵蚀而成。有灵鹫峰、天缝台、千丈崖、仙女峰四景点。

十里金沙
在朱家尖岛东南岸。自北而南环列著东沙、南沙、千沙、里沙、青沙连绵的5片沙滩,全长4680米,称“十里金沙”。滩岸皆为黑松林带环绕。

乌石塘
在朱家尖岛东部樟湾两岸。一条乌黑发亮的石塘,长约500米,宽100米,这些黑色的鹅卵石依坡斜垒,小者如珠玑,大者如鸡蛋。系不断碎裂的山石被涌入湾内,在海浪长期冲刷下形成。

青山
在朱家尖岛南端。海拔378.6米,为朱家尖岛最高峰,三面临海,山峰陡峭,山巅常云雾缭绕,成一奇景“青山雾霭”。

岱山县
岱山
在舟山群岛中部。因岛雄峙海中,犹如东岳泰山(岱为泰山别名),故名。面积97平方公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鹿栏晴沙
在岱山岛东北部。因在鹿栏山下故名。为:“蓬莱十景”之一。沙滩南北长3600米,东西宽150米,长度为舟山群岛沙滩之最,称“万步铁沙”。

磨心山
在岱山岛东南部。山峰绵延,北麓呈圆形,中一金鸡山陡立若磨心,故名。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峰月平岗海拔257.1米。系岱山岛最高峰。西南400米处有慈云庵。

慈云庵
在磨心山顶南侧。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嘉庆、道光年间重修和扩建。庵内玉佛殿下,有一口“现龙井”,井水甘甜清洌,常年不干。西侧有茶园280亩,盛产“蓬莱仙芝”茶。

石壁残照
在岱山岛西侧双合乡。原为两座悬水孤岛,随地质变迁,两岛合拢得名双合。此处盛产石头,质细而坚,经近500年的开采迄今形成石景50余处。

嵊泗县
嵊泗列岛*
在舟山群岛北部,是天台山脉延伸入海的外露部分。景点主要集中在泗礁、嵊山、花鸟、枸杞等岛上。景区陆域面积29平方公里,具滩多、礁美、石奇之特点。

基湖·南长涂沙滩
在泗礁岛菜园镇东南隅。基湖沙滩长2200米,宽300米左右,南长涂沙滩面积50万平方米,一南一北为虎头山岗相隔,称为“姐妹沙”。

山海奇观
在嵊泗县枸杞岛五里碑山岗上。壁立著一块高9米、宽7.8米的巨石,上镌刻著“山海奇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戚继光部下浙东总兵侯继高,率部来枸杞巡海、剿平倭寇后,乘兴登五里碑岗峰顶,欣然命笔,遂命工匠镌刻此巨石上。

花鸟灯塔
在嵊泗列岛东北部的花鸟岛。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英国人始建,1916年重修。塔高19.17米,塔身上白下黑,聚光灯每秒钟旋转一圈,射程22海里,雾天用汽喇叭,声传10余海里,是目前我国最大、传声最远的汽雾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