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物

淄博市

齐襄公(?-前686)
名诸儿。前698年即位。鲁桓公和夫人(襄公妹)访问齐国,他与鲁君夫人相淫,并使力士杀鲁桓公,又贬贵族公孙无知爵禄,荒淫残暴,为公孙无知、大夫连称等所杀。

齐桓公(?-前643)
名小白。襄公弟。初奔莒。襄公被杀,从莒回国取得政权,用管仲、鲍叔牙,隰朋改革内政,国势益强,以“尊王攘夷”为旗号,联合燕国打败北戎,并援救邢、卫,抵御狄族。前656年,又联合中原诸侯攻蔡伐楚,与楚会盟于召陵,制止楚人北进。举兵平定周王室内乱,多次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齐孝公(?-前633)
名昭,桓公子。前643年,桓公死,五公子争位。他被迫奔宋,三月后,宋襄公率诸侯以兵送他回齐,杀公子无诡即位。诸公子曾举兵反对,赖宋人出兵帮助,均被击败。因贵族争权,国势日趋衰落。

齐昭公(?-前613)
名潘。桓公子。前633年,其兄孝公死,他用卫公子开方杀孝公子而即位。同年,因齐国势日弱,晋文公会诸侯于践土,称霸中原。

齐倾公(?-前582)
名无野。惠公子。前599年即位。晋臣郤克出使齐国,受他母亲讥笑,恚恨,回国后要求伐齐。前589年,齐伐鲁、卫,晋派郤克率兵伐齐,战于鞌,齐大败,被迫退返所占鲁、卫国土。后又至晋朝见晋景公。回国后,薄赋敛,弛苑囿,厉精图治,国势转兴。

齐庄公(?-前548)
名光。灵公子。前554年,其父灵公病,由崔杼自外迎入而即位。杀庶母戎姬与太子牙。晋闻齐乱伐齐。晋贵族栾盈来奔,他派兵护盈入晋,取晋朝歌。后为崔杼所杀。

齐悼公(?-前485)
名阳生。景公子。前488年,由田乞自鲁迎之即位。同年伐鲁,取灌、阐两邑,旋又还之。吴、鲁伐齐。田氏势力日益强大,开始控制齐国政权。鲍氏与齐君有隙,即位四年为贵族鲍牧所杀。

齐简公(?-前481)
名壬。悼公子。前485年即位。宠任监止,使执国政,为田常所忌。前481年,田常举攻杀监止,简公同时被杀。齐国大权完全落入田氏手中。

齐平公(?-前456)
名骜。简公弟。前481年,田常杀其兄简公,立他为君,田常任相,控制齐国政权。齐之安平以东被割为田氏封邑。

齐康公(?-前379)
名贷。平公孙。继其父宣公即位,政不由己。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正式建立国家,仍称齐国,史称“田齐”。康公被迁于海滨,姜齐灭亡。

田婴
齐威王少子,宣王庶弟。孟尝君之父。威王时为将,与田忌等率兵救韩伐魏。齐宣王二年又与田忌、孙膑伐魏,大破魏军于马陵。宣王七年出使韩、魏,使韩、魏归服于齐。旋升相国,其时齐国强盛,魏襄王与齐王相会徐州,互尊为王。执政十一年,封于薛,称薛公。号靖郭君。

孟尝君
即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田婴子。其父爵称薛公,号孟尝君。喜养士,门下食客数千人。齐湣王任以为相,曾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一度入秦为相,后逃归。齐灭宋,湣王想罢黜他,出奔到魏,任魏相,联合秦、赵与燕共同伐破齐。齐襄王立,复归齐。

太公和
即田和,或称田和子。田庄子子。继相齐宣公。前408年,举兵攻取鲁地郕,次年,伐卫,取贯丘。齐宣公立五十一年死,其子康公贷立,不听政。前391年,迁贷于海上,仅食邑一城。前387年,与魏文侯会于浊泽,求为诸侯,文侯使人言于周王及诸侯。前386年,田和被立为诸侯,仍名齐国。史称“田齐”。

齐桓公(?-前379)
名午。田和子。立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与齐。桓公一面阴告韩使者答应出兵救援,令韩与秦、魏力战,并激使楚、赵发兵救韩;一面乘机起兵袭燕,取燕桑丘。次年,齐出兵救卫。原姜齐康公死,无后,其地尽归田氏。

齐威王(?-前343)
名因齐,一作婴齐。桓公子。初即位,委政于卿大夫,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后整顿吏治,用邹忌为相,进行社会改革,谨修法律,严督奸吏,赏有治绩的即墨大夫,烹贪佞的阿大夫,举国震惧,齐以大治,诸侯不敢来伐。前354年,魏惠王围赵邯郸,赵求救于齐。齐派田忌、孙膑率军大破魏军于桂陵。齐国势大振,称雄于诸侯。他自称为王。立三十六年卒。

齐宣王(?-前324)
名辟疆。威王子。前342年即位。立二年,魏、韩相攻,韩请救于齐。乃使田忌为将、孙膑为师率兵击魏,大败魏军于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此后,魏王被迫至徐州朝齐,互尊为王。喜好文学游说之士,在国都临淄稷门外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者。邹衍、田骈、慎到、环渊等会集于此,讲学议论。

齐湣王(?-前284)
名地。一名遂。宣王子。前324年即位。七年,与宋攻魏,败魏军于观泽。二十三年,与秦合兵攻楚,败楚于重丘。二十六年,齐与魏、韩共攻秦,兵至函谷关。三十六年,秦约齐并称帝,齐王称东帝,秦昭王为西帝。不久,齐用苏代(一作秦)计,取消帝号仍称王。前286年,齐举兵灭宋,南割楚淮北之地,诸侯为之恐惧。前284年,燕、秦、楚与三晋合谋联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西。燕将乐毅率兵破临淄,他败走莒,被楚将淖齿所杀。

齐襄王(?-前265)
名法章。湣王子。前284年,湣王被杀,他变姓名逃亡于莒,为莒太史敫家佣工,后齐人求湣王后裔,遂被立为齐王。因燕兵未退,常居莒自保。居莒五年,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收复失地,仍返都临淄。封田单为安平君。前270年,秦派兵击齐刚寿,立十九年卒。

齐王建
名建。襄王子。前265年即位。前259年秦攻赵,与楚出兵救赵。在位前期,王太后贤明,参预政事,当时秦主要进攻三晋与燕、楚,故齐得以偏安东方。王太后死,后胜为相,被秦收买,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抗秦,秦得以相继攻灭韩、赵、燕、魏、楚五国。前221年,秦发兵攻齐,直入临淄,齐军民不敢抵抗。他听后胜之计,以其地降秦,遂被虏,迁于共。秦灭齐为郡。

田单(约前284-前250)
齐国临淄(山东淄博市)人。战国时齐大将。燕昭王时为报齐破国之仇,联合赵、魏、韩、秦四国,组成五国联军,大举伐齐,半年后,攻占齐国七十余城,只剩莒和即墨也危在旦夕。燕昭王死,他施计反间惠王,驱走乐毅,又以火牛阵大败燕军,不久被燕国占领的七十多城,全部收回,功封安平君。后又入赵为相,受封平都君。

娄敬
即刘敬。西汉初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以布衣见汉高祖,建议毋都洛阳入而都关中,有功赐姓刘,拜为郎中,曾使匈奴,探知匈奴实力,建议毋出兵击匈奴。高祖受白登之围后,他主张将宗室女嫁与匈奴单于,和亲结好。高祖采纳其议,并派他出使匈奴结和亲之约。因功封关内侯。后又献计迁六国后裔贵族及豪强大族十万人于关中,既繁荣京师,又铲除关外贵族豪强势力。

刀闲
作刁间。西汉初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大工商业主。齐俗贱奴婢,他独重之,驱使奴隶人事煮盐、捕鱼,并经营商业,以此致富,家产数千万。

公孙诡(?-前148)
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临淄)人。梁孝王好招延四方豪杰,他自齐入梁。为人多智,好奇邪计,深得孝王宠信,任为中尉,号曰公孙将军。他建议梁王多作弓弩兵器达数十万,汉臣袁盎谏止景帝以梁王为嗣,又出谋令梁王派刺客刺死袁盎等人。景帝大怒,下令严治,梁王被迫令其自杀。

羊胜(?-前148)
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文帝少子刘武立为梁王,深和其母窦太后宠爱,出入拟于天子,四方豪杰相继而至。他与公孙诡自齐往,被任为心腹。景帝废栗太子,窦太后欲以梁王为嗣,大臣袁盎等谏帝。王怨盎及议臣,他与诡为王谋画,阴使人刺杀盎及议臣十余人。景帝怒,下令穷治,梁王被迫令其自杀。

汉景帝栗姬
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文帝时入宫,为太子姬,生男荣。景帝即位,薄皇后无子,其子荣为帝长男,被立为太子。帝姊嫖有女,欲配其子荣,她不允,又妒后宫诸美人,帝姊及诸美人皆言其短于帝,景帝怒,废太子为临江王,另立王夫人子彻(后即位为武帝)为太子。不久,恚恨忧死。

少翁
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以方术见汉武帝,迎合武帝迷信思想,在夜晚用方术再现帝所宠幸已故李夫人形影于帷幕,因而大受宠信,被任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厚。又建议武帝修建甘泉宫,中作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于其上,常为祭祀,以期与神相会。后因方术不验,又画帛书喂入牛腹,杀取诈称奇书,事发觉被杀。

公孙卿
西汉时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前113年,河东民掘得古鼎献于武帝,他因之说黄帝得鼎乘龙上天及神仙等事,武帝喜,任以为郎。后又多次言见仙人踪迹,随武帝东巡海上,因迎合武帝迷信求仙,升为中大夫。武帝根据他的妄说,先后派数千人至海上名山求神采药。

徐伯
西汉时齐(郡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本为水工。武帝元兴六年(前129年)奉命开凿漕渠,他他巡行凿渠沿线地段,实地勘察,选定渠线,竖立标记,用民工数万,历时三年,修成该渠。渠西起长安,引渭水沿终南山东行,至今潼关附近与黄河相接,全长三百余里,从此关东至长安的漕运时间加快一倍,渠下万顷农田得到灌溉,民受其益。

邹阳
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初与枚乘等人同仕于吴王刘濞,均以文学著称。曾作《上吴王书》,劝吴王刘濞勿起兵叛汉,濞不听。遂与枚乘、严忌共去吴至梁,为梁孝王客,受谗,被下狱,在狱中作《上梁王书》,申诉其冤。后被释、仍为梁王客。善为文,有战国策士纵横善辩之风。

王朝(?-前115)
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武帝时官左内史,后失官,为丞相府长史。原官在张汤之上,后张汤为御史大夫,常折陵之,因而怨汤。汤以事为人告发,又与丞相青翟相违,欲陷罪翟,他遂与丞相长史朱买臣、边通合谋治汤罪,汤被迫自杀。后武帝以汤死非其罪,将他与朱、边三人处死。

主父偃(?-前126)
西汉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学纵横之术。家贫,假贷无门,遂西入关进见卫青,不见用。上书武帝,被召见,任为郎中,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建议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得封子弟为侯。武帝用其议,从此王国封地日益缩小,势力减弱。又建议迁天下富豪于茂陵,置朔方郡。前127年任齐相,以胁齐王自杀,被诛。

严安
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本姓庄,东汉时避明帝刘庄讳,改为严。武帝时以故丞相史上书,建议以秦为戒,息战安民,以防止兵久而变生。武帝召见,叹相见之晚,任为郎中,后任骑马令(掌管皇帝的骑马)。

甘忠可
西汉末年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方士。成帝时,诈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说汉朝气运已完,应重新受命于天,被刘向劾奏为罔上惑众,下狱病死。

楼护
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父世医,少随父行医长安。后学儒经,为京兆尹吏,攀结专权的外戚王氏,深得王氏五侯赏识,士大夫争与相交。母死,送葬者车至二三千辆。因平阿侯王谭推荐,举方正,任谏大夫,迁天水太守。后免官,复起任广汉太守,王莽代汉,封息乡侯。

刘京
西汉末新莽时人。西汉宗室,淄川靖王后裔。平帝时袭爵为文饶侯。王莽居摄三年(8),他上书献“符命”,诡称齐郡临淄昌兴亭亭长辛当一夜数梦,有天神来告亭长,云:“摄皇帝当为真”,亭中当有新井出。晨视其亭,果有新井等等。莽借此以承奉天命为由,自称假皇帝。同年十一月,又废孺子婴称帝,改国号为新。

房彦谦(547-615)
齐州临淄(山东淄博市)人。字孝冲。曾任北齐齐州刺史;隋监察御史等职。居官勤勉廉正。隋文帝时,推为“天下第一能吏”。其子房玄龄为唐初名相,父以子贵,死后追赠徐州都督、临淄公,谥曰定。

段志玄(?-642)
齐州临淄(山东淄博市东北)人。隋末李渊自太原起兵,从军平霍邑,下绛郡,攻永丰仓,皆为先锋。官至左光禄大夫。继随李世民讨王世充,破窦建德,因功授秦王府右二护军。唐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时,与尉迟敬德等诛杀建成、元吉。太宗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十一年,授金州刺史,改封为褒国公。十四年,加镇军大将军。卒赠辅国将军,扬州都督。谥曰忠壮。陪葬昭陵。

房玄龄(579-648)
名乔,字玄龄,以字行。齐州临淄(山东淄博东北)人。唐大臣。在初唐政坛上,房玄龄作为太宗的心腹和谋士股肱之臣,以裁断公充,政绩卓著闻名于时,他与杜如晦共同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实干家,人称“房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玄龄是其幕后策划和指挥者。太宗比之萧何,居十八学士之首。为相十五年。在太宗朝的重大政府决策、典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等方面,论功第一,堪称贤相。卒封梁国公,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诏。陪葬昭陵。

善道(613-681)
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俗姓朱。净士宗创始人。幼年出家,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赴山西玄中寺,师事道禅。后入长安光明寺,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倡导专心念佛,力排凡夫不能往生彼土之说,归信者甚众。相传一生用所得施财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壁。还擅长造像艺术,曾奉唐高宗之命,监督洛阳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凿造工程。

张至发(?-1642)
淄川(今治今山东淄博南)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知县、礼部主事、御史。时齐、楚、浙三党势力方炽,他属齐党。崇祯五年(1632)升光禄卿。精核积弊,多所厘正,遂受于知帝。它迁礼部尚书、文湾阁大学士。继何吾驺为首辅。一切守温体仁所为,而才智机变比不上体仁。被弹劾,乃上疏,自谓当去者三,而未曾借口有病。忽得旨回籍调理,时人传为笑语,以为遵旨患病。卒,赠少保。

毕自严
淄川(今山东淄博南)人。万历进士。授松江推官。有才干,征授刑部主事。累官至太仆卿。天启初,辽阳陷,廷议设天津巡抚,专饬海防,置水军,缮战舰,备戎器。及熊廷弼建三方布置策,天津居其一。用戚继光法,水军先习陆战,兵由是可用。升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在职数年,综核众务,公私倚赖。改任南京户部尚书,得罪魏忠贤,托病辞官归。崇祯初任户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卒。

薛凤祚
山东淄川(今淄博南)人。少年即习算学,顺治中(1644-1661),改从西学,得法国人穆尼阁算术,并有创新。通对数及天文历法,结合中西学术,创制新历法,以三百六十五天二十三刻三分五十七秒五微为一年。学贯中西,称一代历算学术之功首。

蒲松龄(1640-1715)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南)人。清代著名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幼从父读,十九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试不第,三十一岁时,为生活所迫,去江苏宝应做幕宾;三十三岁时,被同邑西铺村毕家聘为塾师,至七十一岁才撤帐回家。蒲松龄才学渊博,在苦读授徒之余,致力于著述,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

朱景梓(1910-1986)
机械学家。山东淄博人。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曾任成都中南铁工厂厂长、总工程师,四川大学工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山西大学教授、系主任,太原工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山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长于机械工程齿轮传动的研究。1954年研制成双曲柄式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1973年研制成FSH分阶式双圆弧齿轮。

徐芳春(1921-2005)
山东临淄(今淄博市)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营长,东北民主联军副团长,第四野战军团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1950年在海南岛战役中立大功。后任副师长、代师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处长、副部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后勤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焦裕禄(1922-1964)
淄博人。曾任中共河南省尉氏县区委副书记、区长,青年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郑州地委宣传部部长、第二副书记。1962年任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领导全县干部和群众,战胜内涝、风沙、盐硷三大灾害,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自已身患肝癌,仍强忍剧痛,坚持工作,直至病逝。

李振声(1931-)
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淄博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协第四届副主席。从事小麦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工程的研究工作。

桓台县
李若琳
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明天启进士,在明官检讨。顺治元年(1644)起用,历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顺治二年,上疏请更定孔子神牌曰“大成至圣文宣王”。后罢官归乡。

王士祯(1634-1711)
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清顺治进士。康熙三十八年升迁刑部尚书。以诗受知遇,很受康熙帝欣赏,征录三百余首,题名《御览集》。主张以清淡闲远的神韵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清初几十年中被奉为诗坛正宗。

王幼平(1910-1995)
新城(今桓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宁都起义。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政治部主任、代旅政委。第五兵团政治部代主任。建国后,历任驻罗马尼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顾问。亚、挪威。柬埔寨、古巴、越南、马来西亚、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顾问。

宗怀德(1917-1997)
桓台人。1943年毕业于济南耀汉神哲学院,同年在山东周村晋升为神甫。后入北平辅仁大学学习。建国后,历任天主教山东周村教区代主教、主教,济南教区主教,山东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三、四届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高青县
兒宽(?-前103)
或作倪宽。西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北)人。初,治《尚书》,为孔安国弟子。家贫无资,以替其他弟作炊事自给。张汤任御史大夫,举为侍御史,旋迁左内史。在任期间,劝农业,缓刑罚,并负责在郑国渠上流南岸,开凿六条小渠,灌溉两旁高地,称为“六辅渠”。后任御史大夫。与司马迁等共同制定《太初历》。在官卒。

欧阳歙
乐安千乘(今山东高青)人。世代精通《伏生尚书》,为博士。西汉末曾任长社宰、原武令。光武帝时历官河南尹、大司徒等职。曾在汝南太守任内讲学,弟子多至数百。后以贪赃下狱,卒。

杨其休
青城(治今山东高青)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由苏州推官升吏科给事中。论奏甚多。疏救请豫教皇长子而遭贬,斥罢归。卒,赠太常少卿。

张承先(1915-2011)
教育家。山东高苑(今高青县)人。清华大学肄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曾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鲁西区委宣传部、冀鲁豫区委宣传部部长,冀鲁豫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平原省委宣传部部长,华北行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国家科委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