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名胜古迹
烟台市
- 毓璜顶
 - 在烟台市中心。因山顶有玉皇庙,又称玉皇顶。庙始建于元时,明代拓修。殿宇恢宏。
 - 福建会馆
 -  
	在烟台市中心。又称天后行宫。清光绪十年(1884年)动工,三十二年建成,为福建商贾在原籍募款所建。建筑构件预制于南方,而后海运烟台安装。会馆坐南面北,面积3500余平方米。设计精巧,齐整壮观。                                          
    

福建会馆全景
 - 烟台山
 -  
	在烟台市北端,与芝罘岛隔海相望。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山巅设烟墩(亦称烟燧)备倭,因名烟台山,市亦由此得名。清末在墩台筑航海灯塔,沿用至今。                                           
    

 - 芝罘岛
 - 在烟台市北。史书称之罘。四面环海,一径南通,其形若灵芝。《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二十九年始皇两度登临此岛,纪功刻石分立东西两端,俗称“两观”刻石,石堕海已久。始皇三十七年,又自琅邪使徐市(又名徐福)入海采药,射杀巨鱼,现“射鱼台”遗址尚存。二世即位之初东行郡县,来芝罘刻石,现仅存14字拓片。汉武帝东巡,亦曾登临此岛。其时有水相隔,因而修建石桥。芝罘海湾水深浪缓,严冬不冻,是一优良海港。
 - 崆峒岛
 - 在烟台市东北海面上,距烟台口岸约5海里。乘船约40分钟可达。面积0.85平方公里,西南面有一月牙形沙滩,此处水浅、滩平、沙细、风静,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山巅有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灯塔。据民国年间出版的《中国沿海灯塔志》载,此塔“为海关所设最早航行标志之一”,30海里之外可以看到光芒。
 - 养马岛
 -  
	在烟台市牟平区北部海中。面积10平方公里。岛前碧波如镜,岛后惊涛拍岸。据传,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东巡时曾来这里,见岛上树木茂盛,是理想的屯兵牧马之地,便御旨在此建牧马场,养马岛之名由此而得。                                         
    

养马岛风光
 - 龙泉温泉
 - 在烟台市牟平区东南22.5公里昆嵛山北麓。常年汤沸泉涌,如龙吐水。泉水温度最高为52°C,含氟、硫等多种成分,可疗皮扶、关节等病。
 - 前英国领事馆
 - (1862年12月-1945年8月)                                                                          
    

 - 前日本领事馆
 - (1875年11月-1945年8月)                                                                         
    

 - 前俄国领事馆
 - (1881-1917)                                                                         
    

 - 前美国领事馆
 - (1864年8月-1941年)                                                                         
    

 - 前挪威领事馆
 - (1864-1941)                                                                         
    

 - 芝罘俱乐部
 -  为解放前各国领事馆外交官的聚会场所。                                                                           
    

 
龙口市
- 归城故城
 - 在龙口市文基镇归城姜家村东。
 - 新石器遗址
 - 在龙口市丰仪镇东北鲁家沟北侧。
 - 汉古建筑遗址
 - 在龙口市文基镇大张家村西南部。
 - 乾山遗址
 - 在龙口市。
 - 邵家遗址
 - 在龙口市。
 - 庄头古墓群
 - 在龙口市。
 - 古观故城遗址
 - 在龙口市北马镇古现村。
 - 黄城集古城遗址
 - 在龙口市石良镇。
 - 东庄头古墓群
 - 在龙口市石良镇。
 - 徐乡县故城址
 - 在龙口市乡城镇。
 - 徐福故居遗址
 - 在龙口市乡城镇。
 - 西羔烟墩
 - 在龙口市羊岚镇西。
 
莱阳市
- 前沙村墓群
 - 在莱阳市。
 - 宋琬故居
 - 在莱阳市儒林村。
 - “丹崖春雪”
 - 在莱阳市红土崖。为古莱阳八景之一。
 - 晋昌阳故城遗址
 - 在莱阳市照旺庄镇。
 - “已国”古墓群
 - 在莱阳市东中荆西村。曾出土西周“已国”大量文物。
 - 龙门寺
 - 在莱阳市思格庄村东。山间名泉、怪石、幽洞颇多,中草药多达百种以上,为莱阳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莱州市
- 道士谷
 - 在莱州市区东5公里大基山中。谷呈近三角的瓢形,长约1.5公里,宽0.8公里。群峰不抱,怪石突兀,西南角有一豁口,自成天然门户。谷内清泉四涌,林木蓊郁。谷中崖壁间有历代摩崖石刻25处,其中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所书者11处,其字体风格与文峰山石刻同。金元时,此间为道家所居,有太清宫、先天观等建筑,均已毁。道士谷之名或由于此。
 - 文峰山摩崖石刻*
 - 在莱州市区南偏东5公里。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立面,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34处,其中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者16处。《魏书》载:郑道昭字僖伯,少而好学,博览群书,称“一代文宗”,曾任国子祭酒、秘书监、光州(治今莱州)刺史,此处石刻当是他光州任内遗迹。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3.4米、宽4.65米,为山中诸石刻之冠。碑文记其父郑羲生前事略,长达1243字。每一刻石又有自已独特的风貌。为书法家、金石家所推崇,并屡见著录。
 - 神仙洞
 - 在莱州市东南寒同山顶峰前坡。为山东半岛最大的道教石窟。寒同山自金明昌年间(1190-1195),即有全真道“海上七真人”之一的刘长生等人活动。金末元初,宋德芳、石志温等人相继主持开凿7个洞窟,创建无量洞天长生万寿宫。主窟五真洞最大,进深7米,宽5.8米。除长春洞外,各窟均有大理石造像,共36尊。像高1.3米左右。长春洞造像系就基岩雕成,卧于北壁床形石台上,侧枕而眠,当取邱长春饿死苦修之典。
 - 三山岛
 - 在莱州市。
 - 汉当利古城遗址
 - 在莱州市路旺镇侯家村南。
 - 云峰山
 - 在莱州市南十里堡乡。以“荥阳郑文公碑”闻名。
 
招远市
- 温泉
 - 在招远市招城镇。
 - 断霜桥
 - 在招远市招城镇。
 - 鸳鸯河
 - 在招远市招城镇。
 - 仙洞石门
 - 在招远市。
 - 辛庄古墓群
 - 在招远市辛庄镇。
 - 曲城故城遗址
 - 在招远市蚕庄镇。
 - 北里庄古遗址
 - 在招远市宋家镇。
 - 段家洼古墓群
 - 在招远市宋家镇。
 
蓬莱区
- 蓬莱水城
 -  
	在蓬莱区区北丹崖山东麓,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又称备倭城,负山控海,形势险要。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曾设“刀鱼巡检”,防御契丹,因称“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年),倭寇侵扰,遂将登州(即今蓬莱、长岛两县)升格为府,并于刀鱼寨旧址修筑水城备倭。经明清两代增筑修葺,始成今日规模。城为土、石、砖混合结构,南北呈长方形;城墙初为土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用以砖石,平均高度约7米,宽8米,周长共2200米。                                             
    

- 出于军事需要,水城仅开二门,南为振阳门,与陆路相连,北为水门,又名天桥口,由此出海。小海居城正中,呈窄长形,南北655米,将城分为东西两半,系城内主要建筑。用于停泊船舰,操练水师。即使水门外波涛汹涌之日,小海仍水平如镜,且保持一定水位,往来船只得以及时出入,无须候潮。城内外有水师营地、灯楼、敌台(炮楼)、水闸、护城河等设施,实为一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清两代在此驻扎水师,停泊战舰,出哨巡洋,成为海防要塞。筑城迄今已有600余年,其港址的选择,港湾的开辟及工程技术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出于军事需要,水城仅开二门,南为振阳门,与陆路相连,北为水门,又名天桥口,由此出海。小海居城正中,呈窄长形,南北655米,将城分为东西两半,系城内主要建筑。用于停泊船舰,操练水师。即使水门外波涛汹涌之日,小海仍水平如镜,且保持一定水位,往来船只得以及时出入,无须候潮。城内外有水师营地、灯楼、敌台(炮楼)、水闸、护城河等设施,实为一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清两代在此驻扎水师,停泊战舰,出哨巡洋,成为海防要塞。筑城迄今已有600余年,其港址的选择,港湾的开辟及工程技术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戚继光父子总督坊
 - 在蓬莱区区内戚家祠堂南侧。俗称戚家牌坊。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褒扬戚景通、戚继光父子功绩而建,为四柱三间式出檐多脊石雕坊,高9.3米,宽8.3米,进深2.7米。额书戚氏父子职衔为“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7),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今蓬莱)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事,治军严明,历任备倭、戌边要职。戚继光继承父业,一生备倭浙闽,镇守蓟门(今天津蓟县),勋劳卓著。曾自为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蓬莱阁
 - 在蓬莱区区北丹崖山巅。下临大海,殿阁凌空,云烟缭绕,素称“仙境”。古代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为海上三仙山,上有仙人及长生不老药。史载秦皇、汉武都曾为求仙觅药先后来此。方士徐市(又名徐福)受始皇之命求仙,传即由此乘舟入海。神话“八仙过海”也发生在这里。阁创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明代扩建,清代重修,高15米,双层歇山,绕以回廊,上悬“蓬莱阁”金字匾额,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阁南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高低错落,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崖下即古水城,戚继光曾率水师备倭于此。蓬莱阁自古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今留存观海述景题刻200余石。
 - 戚继光祠
 - 在蓬莱区登州镇府门南街。原称表功祠。明崇祯八年(1635年),为表彰抗倭名将戚景通、戚继光父子的功绩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并增建“忠”、“孝”碑亭。三进院落,占地约600平方米。门上镌有楹联:“千秋隆祀典,百战著勋名。”横额为“海上威风”。
 - 解宋营古城堡
 - 在蓬莱区五十堡乡解宋营村。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筑于东西两座山岗的低凹处,面对大海。城呈方形,周长800米,厚4米。城门南向,砖砌,硬山顶门楼完整无损。城外有一段长200米,宽4米的护城河残迹。两侧东西山岗上,分别建有两座高9米,结构完整的烽火台,二台遥遥相对,与城堡构成一个完整的备倭防御体系。
 
栖霞市
- 牟氏庄园*
 -  
	在栖霞市区北2.5公里古镇都村。为山东境内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地主庄园之一。牟氏名墨林,清乾隆、嘉庆间古镇都财主。贪婪残暴,心黑手辣,外号“牟二黑”。后世子孙继承家风,盘剥乡民无所不至,因统称“牟二黑”。雍正元年(1723年),牟墨林祖父牟子仪由县城迁居古镇都村,购置田产,始建庄园。                                       
    
- 至建国前,牟家共占有耕地6万余亩,山林12万余亩,佃户村93个,并在古镇都、栖霞、烟台、上海等地开设当铺、钱庄、杂货店、药铺、缫丝厂、油坊、粉坊、咖啡馆多处,庄园规模日益扩大。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分六大院,房屋400余间,有老父楼、少父楼、小姐楼、玩鸟厅、客厅、学堂、花园。还有牟氏灵欢作乐、摧残民女的欢喜楼等。庄园房舍雕梁画栋,精工细作,仅大门外一对石鼓,即用4个工匠历时3年才雕刻完工。
  - 杨家圈新石器遗址
 - 在杨础镇。
 - 大丁家古墓群
 - 在官道镇。
 - 丰城沟唐古城遗址
 - 在官道镇。
 - 水石岭
 - 在榆林子村东。
 - 十八盘
 - 在榆林子村西。
 - 明植连理树
 - 在榆林子村前,为一株古藤缠绕在两株古槐上,为一大景观。
 - 龙山文化遗址
 - 在金山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 战国古墓群
 - 在金山村。
 - 后炉房遗址
 - 大北庄遗址
 - 郝懿行墓
 - 古镇都遗址
 - 跳鱼台
 - 在唐家泊镇泽头村。
 - 龙迹石
 - 在唐家泊镇泽头村。
 
海阳市
- 地雷战遗址
 - 海阳市赵疃乡赵疃村。1940年2月,日军侵入海阳。赵屯民兵创造了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对日伪军展开了地雷战。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殿到村内的“地雷宴”。
 - 嘴子前东周墓群遗址
 - 在海阳市盘石店镇。
 - 丛麻古寺
 - 在海阳市盘石店镇。
 - 蛎碴埠遗址
 - 在海阳市。
 - 汉昌阳古城遗址
 - 在海阳市行村镇。
 - 元定海郡侯隋世昌墓
 - 在海阳市何家村。
 
长岛县
- 半月湾
 - 在长岛县北长山岛最北端。又称月牙湾。长约1公里,状如新月,故名。海滩多球石,小者若珠玑,大者如圆月,五彩斑斓,系燧石经潮吞浪滚磨琢而成。
 - 庙岛显应宫
 - 在长岛县。
 - 北庄遗址
 - 在长岛县。
 - 西大井遗址
 - 在长岛县。
 - 西大山遗址
 - 在长岛县。
 - 汉土城
 - 在长岛县北长山乡北城村。
 
	家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