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物

西安市

樗里子(?-前300)
名疾。渭南阴乡樗里(陕西西安西北)人。秦大臣。初由庶长至“右更”,以军功封严道,号严君,官至右丞相。能言巧辩,人称“智囊”。

张汤(?-前115)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初为长安吏,后历任廷尉,御史大夫。曾与赵禹共同编定律令,并主办许多重大刑狱案件,阿顺帝意,用法严峻。建议铸造白金(银币)及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支持打击富商大贾政策,制定“告缗令”(奖励告发工商业者具报财产不实及偷漏财产税的法令),锄灭横行不法的豪强地主。后为丞相长史所告,自杀。

张安世(?-前60)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子。武帝时初为郎,后迁尚书令。昭帝郎位,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迁车骑将军,与大将军霍光共同废昌邑王,定策立宣帝,益封万六百户。光死,任大司马,领尚书事。为官恭谨,家富于财,有家僮七百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内治产业,殖其财货,其家资超过霍光。

张延寿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世安次子。宣帝时为中郎将侍中,后其父求帝将他出任外吏,为北地太守。岁余,转左曹太仆,历位九卿,其父死,嗣位为富平侯,封地租税收入岁千余万,上书让减爵邑,徙封平原。谥爱侯。

张贺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长子。武帝时得幸于卫太子,太子以巫蛊事败死,宾客皆诛,他赖其弟安世为之上书,得全性命,处以腐刑。后为掖庭令。宣帝小时收养掖庭,他视养甚周,后又使其读书,并为娶许妃,宣帝即位,他已死,追封阳都哀侯。

张彭祖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少子。小时与在民间的宣帝同学。荫父爵任中郎将侍中,张贺子早死,遂以他为继子。宣帝即位,以其父有德于宣帝,封为阳都侯。其子霸,年七岁,任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临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曾孙,张勃子,娶成帝姊敬武公主为妻。父死嗣爵为侯。性尚谦俭,常言应以桑(弘羊)、霍(禹)骄奢致败为戒。将死,以其家财分施宗族归故。

张放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四世孙。张临子。嗣位为侯,成帝鸿嘉中,娶皇后弟许嘉女,帝为之主办婚事,宠幸无比。任侍中中郎将,曾常从成帝微服私游民间,斗鸡走马,无所不为。其家奴仗势杀人,妻掠妇女。成帝诸舅王凤等皆忌其宠。后为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进劾举,被谪迁北地都尉。数月复征入侍中。为太后所责,遣就国悲病死。

张纯(?-54)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张放子。出身官宦世家,西汉末为侍中。光武帝时历职太中大夫、太仆、大司空等,辟举皆知名大儒。曾凿阳渠,通漕运。又明习典章故事,参与修订当时宗庙礼仪制度。死后谥节侯。

张奋(?-102)
张纯子。少好学,常接济宗族。明帝、章帝时历官左中郎将、将作大匠、太常、司空等职。在位无殊政异绩,以清白为人所称。

苏武(?-前60)
杜陵(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字子卿。汉武帝时为郎。汉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协利诱,欲使投降,不从,被流放至北海(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公羊生子始可释放。留居匈奴十九年,掘野鼠所取草果而食,杖汉节牧羊,节旄尽落。汉昭帝时,汉与匈奴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放回汉。神爵二年卒,年八十余岁。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彰其节操。

冯子都(?-前66)
名殷,字子都。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霍光管家奴。光执政时,权势极大,他因受主人宠幸,常与计事,朝廷百官都争与交结,卑身服事,视丞相如虚设。光死,妻显寡居,常与之淫乱。后以与霍禹谋反罪,被杀。

萧望之(?-前47)
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后徙杜陵(今西安市),治《齐诗》,又从夏侯胜问《论语》,时称名儒。宣帝时历任谏大夫、平原太守、左冯翊、大鸿胪、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官。其所建议多持重保守,反对纳粟赎罪、与乌孙和亲及设常平仓。曾主持石渠阁会议,评定儒生对《五经》的解释。元帝即位,以师傅特受尊宠。后为宦官弘恭、石显构陷,被迫自杀。

萧育
望之子。元帝时,初为郎,稍迁至御史,任茂陵令,历任司隶校尉、中郎将,冀州、青州刺史、泰山太守、大鸿胪等官。数免官,复起用。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他以严猛尚威,被任为南郡太守,平定群“盗”,后为执金吾,卒于官。

萧咸
望之子。为丞相史,举茂材,为好畤令,迁淮阳、泗水内史,任张掖、弘农、河东太守。在官有治绩,后免官,复为越骑校尉、护军都尉、中郎将,使匈奴,官至大司农。终于官。

萧由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望之子。初为丞西曹卫将军掾,迁出使匈奴副校尉。后举贤良,官安定太守,治郡有名声。哀帝时,免为庶人。帝死,复为复士校尉,迁江夏太守,平定“江贼”成重等人的反抗斗争。有功增秩为陈留太守。后卒于中散大夫。家族官至二千石者六、七人。

冯奉世(?-前39)
西汉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徙杜陵。武帝末,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任武安长。宣帝立,任卫侯,出使大宛。其时莎车贵族杀汉官员,破坏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他以节发诸国兵击破莎车,斩其王,返迁水衡都尉。元帝即位,为执金吾。永光二年(前42),又率兵击破羌人的反抗。升左将军,封关内侯。

冯野王
奉世子。其姊为元帝妃。宣帝时任当阳长,栎阳、夏阳县令。元帝立,迁陇西太守,有治绩,入为左冯翊,迁大鸿胪。成帝即位,出为上郡太守,京兆尹王章荐他可代大将军王凤,被凤以罪诛,他遂告归,为凤劾免。

汉元帝冯昭仪(?-前6)
西汉上党潞县人。后家徙杜陵。平帝祖母。冯奉世女。元帝即位,选入后宫。为美人,后五年生男,立为婕妤,与傅昭仪并受宠爱。其男立为信都王后,进为昭仪。元帝死,为王太后。随王归国,后徙中山。成帝征定陶王为太子,封其弟冯参为宜乡侯。哀帝即位,傅太后擅权,以旧怨诬其为祝诅,逼迫自杀。被诛连者数十人。

冯立
奉世子。通《春秋》,初以父任为郎。元帝竟宁中,以王舅出任五原属国都尉,迁五原太守,后继其兄野王为上郡太守。居职公廉,治行亦与其兄相似,吏民美其行,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后迁东海、太原太守,前后更历五郡,所在均有治迹。年老卒官。

冯参(?-前6)
奉世子。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成帝时,任上河农都尉,为代郡、安定太守,复为谏大夫,后封宜乡侯。哀帝即位,帝祖母傅太后用事,以宿怨杀中山太后,他以太后弟被诛连,自杀。

朱博(?-前5)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家贫,少时为亭长,伉侠好交。升栎阳令,历仕数县迁冀州刺史,转并州刺史,再迁琅邪太守、左冯翊。为人多智,有权谋,以武吏出身,不习文法,治郡多用权术。敢诛杀,使下吏不敢相欺。后为廷尉,升后将军,京兆尹、大司空,转御史大夫,代孔光为丞相,封阳乡侯。因与傅宴相结阿附傅太后,为彭宣劾奏,下狱自杀。

谷吉
元帝时任卫司马。初元四年(前45),匈奴郅支单于侍子由汉回匈奴,他奉命护送。御史大夫贡禹等主张送至边塞而返,他上书,愿送至单于庭,以示信义,卒为郅支单于所杀。

谷永
西汉长安人。谷吉子。元帝建昭中,为太常丞。成帝即位,被举待诏公车,对策佳,被召见,擢为光禄大夫,出为安定太守,徙北地太守,后征入为大司农。通经书,尤明于《易》,多次上书言事,以灾异推论政治得失,批评皇室奢糜、后宫妒乱,而阴为专权外戚大将军王凤颂美,故为王氏所厚。

任氏
西汉初年宣曲(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秦时为督道仓吏。秦末,天下动乱,别人争取金玉,他独收藏粮食。楚汉之争时,民不得耕种,米贵至石万钱,他出售粮食,成为巨富,并购置土地,经营农业,以节俭自持,故富及数世。

毋盐氏
一作无盐氏。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高利贷主。景帝时,吴楚七国举兵叛乱,长安列侯封君赍装从军,向市中高利贷者借钱,均因关东成败未决不肯贷予,他独出贷千金,其息十倍,三月后,吴楚之乱平,他一年之中,获利十倍,因此富显关中。

王孙卿
一作王孙大卿。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以经营贩豉至巨富,家财巨万,复以财养士,与豪杰相交,势倾一方。王莽时,被任为京师市与,汉东市令。

樊少翁
西汉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从事商贾,经制作与经营豆豉致富,家财至巨万,与王孙卿俱闻名于时。

萭章
字子夏,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以豪侠闻名。家居城西柳市,号曰“城西萭子夏”。任京兆尹门下督,相随至宫廷,侍中诸侯贵人争与揖礼,而不与京兆尹言,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两人相互援护,故势倾一方。成帝初,石显免官,他遂为京兆尹王尊所杀。

陈遂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宣帝在民间时,曾与之相交,一同博弈赌钱,常输于宣帝。宣帝即位后,被任为吏,官至太原太守。宣帝曾赐书于遂,因其旧谊进行调侃说:“现在你官尊禄厚,当可补偿以前所输之钱了。”元帝时,擢京兆尹,升廷尉。

陈遵(?-约24)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陈遂孙,少孤,初为京兆史,放纵不拘。哀帝时,任郁夷令。王莽摄政,为校尉,因镇压赵朋、霍鸿起义,封嘉威侯。嗜酒,每与宾客饮,辄关门使不得出,非醉不休,后历任河南太守、九江与河内都尉。常交游吏士,宾客满门,酒肉相属,昼夜呼号。更始政权建立,被荐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返,更始败,被杀。

王盛(?-23)
西汉末新莽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本为长安卖饼儿,王莽称帝,以哀章进献所造符命有王盛之名,乃从平民擢为四将之一,任前将军,封崇新公,以示遵应符命。地皇四年(23),绿林军入长安,新莽政权被推翻,他与王莽同被杀于长安宫中渐台。

王兴(?-18)
西汉末新莽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本为西汉城门令史。王莽称帝时,因哀章进献年造符命有王兴之名,莽欲伪托符命以惑众,遂将他从布衣擢为卫将军,封奉新公,与甄丰、孙建、王盛合为四将。始建国五年,莽孙宗以僭逆罪自杀,他娶宗姊妨为妻,被诛连治罪,自杀死。

景丹(?-26)
冯翊栎阳(今陕西临潼)人。少学长安。王莽时举四科,为固德侯相。后归附刘秀,为光武朝二十八将之一。从征河北,大破王郎军于南栾,以功拜官骠骑大将军。建武二年(26)定封栎阳侯,从击五校有功。不久病死。

宋弘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新莽时为共工(少府)。刘秀称帝,征拜为太中大夫。后拜大司空,举荐贤士三十余人,或至公卿。光武曾拟以湖阳公主再嫁,弘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拒之。后免官归家卒。

宋汉
宋弘族孙。以经行著名,举茂才,四迁西河太守。汉顺帝时又历官东平相、度辽将军、太仆、太中大夫等职。为政威恩并施,以名节著称。

冯衍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少能诵《诗》,年二十博通群书。王莽时曾被更始将军廉丹辟为掾。光武帝时任曲阳令,迁司隶从事。因交结外戚免官。是著名辞赋家。平生不得意,所赋多是感慨之作。

廉范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豪族。初在京师受业,从学于博士薛汉。薛汉因事被诛,门生故吏无人敢视,范为之收敛,因此知名当时。明帝时举茂才,迁云中太守,破匈奴,境内安定。后历官武威、武都、蜀郡等太守,所在称治。因犯法免官,居家治田,赈恤亲友。与洛阳人庆鸿为刎颈之交,时人称为“前有管鲍,后有庆廉”。

杜缓
祖籍南阳杜衍,迁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杜延年子。少为郎,宣帝本始年间以校尉从蒲类将军赵充国击匈奴,返迁为谏大夫。累官上谷都尉、雁门太守。父死嗣爵,任太常。元帝即位,谷贵民流,西羌反叛,上书捐助钱谷以助官用,前后数百万。

杜钦
延年子,杜缓弟。家富而目编盲,故不好为吏。为人深博有谋略。时王凤为大将军辅政,知其才,任为武库令,职闲无事,惟参予谋议。国家政治军事谋画,凤常与商议,当时朝廷重大决策,多出于其谋。后为议郎,以病免。

杜业
杜缓子。嗣父为侯,任太常。不事权贵,与丞相翟方进相违,坐法免官。后复为函谷关都尉。曾上书指出外戚王氏世代专权,下自佐史上至大吏均为权臣之党,为外戚王氏忌恨,后左迁上党都尉,并以选举不实免官。

杨政
字子行。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少从范升受业《梁氏易》。善谈经学,京师称为“说经铿锵杨子行”。生徒多至数百人。章帝时官至左中郎将。为人不拘小节,果敢自负,曾拦驾乞求其师范升。

杜畿(163-224)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初为郡吏,后举孝廉。曹魏时历任护羌校尉、河东太守、尚书仆射击等。在河东十余年,宽猛相济,减轻徭役,鼓励农耕,兴办学校,政绩常居全国之最。魏文帝时,因试御船溺死。谥戴侯。

杜预(222-280)
字元凯。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魏幽州刺史杜恕子。袭祖爵丰乐亭侯,初仕魏拜尚书郎,转参相府军事。入晋,授河南尹、度支尚书,掌管全国财赋。咸宁四年(278年)羊祜死,代祜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从荆州发兵平吴后,以军功封当阳县侯。晓律历,擅文章,太康五年死,谥成。

杜乂
晋成帝皇后父,杜预孙。性纯和,行为举止适度,有盛名于江右,得到王羲之、桓彝等赏识。初为公府掾,袭封侯,终于丹阳丞。

晋成恭杜皇后(321-341)
即杜陵。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东)人。东晋丹阳丞杜乂女。晋成帝咸康二年(336),立为皇后。咸康七年死。

王堕
京兆霸城(今陕西临潼西)人。博学有雄才,明天文图纬,性刚峻疾恶,好直言,深得苻洪、苻健赏识,官至宰相。苻生时,为司空,因疾恶佞臣董荣、强国等,被诬陷致死。

段业(?-401)
京兆(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人。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武宣王。博涉经史,有谋略之才,信卜筮、谶纬。初为后凉太祖吕光部将杜进僚属。吕光称大王,授后凉参军、尚书、建康太守。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沮渠蒙逊与其堂兄沮渠男成起兵反叛,拥立段业为王。建元,史称北凉。隆安三年(399年)即北凉王位,改年号为天玺。隆安五年,被沮渠蒙逊所杀。

韦叡(442-520)
京兆杜陵(郡治今陕西长安)人。少好学。初为雍州主簿,累迁至上庸太守。率众随萧衍于襄阳起兵,建谋划策,皆被纳用。及平郢州,授以江夏太守,行郢州事。梁国建立,迁廷尉,封都梁子。复出为豫州刺史。天监四年(505)督众军北伐,攻克合肥。次年又率军增援弱徐州,击败北魏数十万军队,进爵为侯。官至护军将军。卒,谥号严。

杜崱(?-553)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世代徙居襄阳。少以胆勇著名于乡里,初为湘东五绎参军,累迁至新兴太守。太清二年随雍州刺史攻荆州,率部归湘东王绎,被授为武州刺史,封枝江县侯,随王僧辩讨平侯景,迁江州刺史。又随讨北齐将郭元建、湘州长史陆纳,皆有战功。承圣二年卒,谥武。

杜龛
崱侄。少以骁勇著称,善用兵。太清二年与崱归于湘东王绎,授以郧州刺史。封中庐县侯,随王僧辩讨平侯景,论功为第一,迁东扬州刺史。历转吴兴太守、南豫州刺史。后为陈霸先所杀。

王世充(?-612)
字行满。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隋末割据者。文帝开皇间,任左翊卫,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炀帝大业中,累迁江都(江苏扬州)丞,兼领江都宫监,迁吏部尚书,封郑国公。618年发动宫廷政变,占据东都,成为唐初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杜顺和尚(557-640)
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人。隋唐高僧,华严宗创始人。未足十岁,能成诵大乘之法。年二十,因师兄有军旅之患,他代之从军,并替之受笞刑。为隋文帝所尊重,月给奉养。唐时太宗常引入宫内,问经传教,著有《华严五教止观》一卷。

李密(582-618)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末瓦岗军首领。早年以父荫为炀帝侍卫。隋大业九年(613年),参加杨玄感起兵反隋。曾多次献计不为用。玄感兵败被俘,后逃脱。十二年,入瓦岗军,为翟让献计,杀隋大将张须陀。得翟让信任,自统一军。次年袭兴洛仓,开仓振贫,军力大增。推为全军之主,号魏公,年号永平。中原各部义军及隋地方官吏纷纷归附,成为反隋主力军。后向称帝的隋越王侗称臣,接受官爵号。唐武德元年(618年),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入关降唐。不久叛唐东走,至熊耳山(河南宜阳县)为唐军截杀。

杜如晦(585-630)
字克时。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唐大臣。隋工部尚书杜杲之孙。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升陕州总管府长史、秦王府府属,随李世民四处征讨,屡出奇策,升任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位列十八学士之首。参与发动“玄武门政变”后,因功升为太子左庶子、兵部尚书,官至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同被推为唐初一代贤相。

阎立本(?-673)
万年(陕西雍州西安)人。唐著名画家。工绘事。继承家学,称为丹青神化,兼能书法。唐显庆中,代兄立德为工部尚书,官至中书令。唐咸亨四年(673年)冬十月卒,谥曰文贞。存世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现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萧翼赚兰亭图》及普陀山石刻观音像等作品。

窥基(632-682)
俗姓尉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之一。早年出家,以玄奘为师,学梵书梵文,后参与译经,深研法相理论。主张宇宙万有,唯识所变,努力阐发玄奘学说,被称为唯识宗(即法相宗)。因常住大慈恩寺,该宗又称慈恩宗,世称“慈恩大师”、“慈恩祖师”。

来俊臣(651-697)
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酷史。本为一游手好闲之徒,因擅长告密,被武则天召见,擢为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左台御中丞。网罗爪牙,罗织罪状,诬告公卿百官。与朱南山、万国俊作《告密罗织经》一卷,并发明十多种刑罚,凡经手案件无一不有结果。恐怖统治长达十四年,最后死于乱刀之下。

贞禅师(642-725)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俗姓张,后出家为僧。漫游江南、伊洛后,居白马寺。至中岳嵩山见临汝千峰寺佛殿衰败,僧侣星散,遂化缘募捐,修建寺院,并更名为白云寺。在此收徒传授禅宗,被称为白云寺开山七祖。

韦抗(?-?)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景云初为永昌(云南保山市)令。开元三年(715年)任剑南道按察史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在任期间,修建利州(四川广元市)千佛岩栈道,并在原佛像基础上建千佛,形成较大规模的石刻造像群。后累迁御史大夫,兼按察京畿。官至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傅。

王昌龄(698-约756)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少伯。唐开元进士,授汜水(山东曹县北)尉。开元末任江宁令。晚年贬龙标(湖南黔阳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归乡,道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风格高昂。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大臣、书法家。唐开元进士。为宰相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太守。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叛,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反抗,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后屡遭贬职,封鲁郡公。德宗时为卢杞所忌,改太子太师。时李希烈反,派他劝谕,被李希烈缢杀。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承前启后,独创一家,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大流派,世称“颜体”。

李泌(722-789)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大臣。博览经史,善文工诗,好神仙之术。唐天宝年间,以翰林供奉太子东宫,杨国忠嫉之,遁隐名山。肃宗即位,泌至进谒,参谋军事,为李辅国所嫉,复隐衡山。代宗立,复召为翰林学士,后历楚州、杭州刺史,所至皆有政绩。贞元二年(786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曾劝德宗勿猜忌功臣,又建义北和回纥,南连南诏,西结大食,纳之。封邺侯卒。

常建(726-765)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进士,授盱眙(属江苏)尉,故人称“常少府”。遍游南北,放浪山水,归隐湖北武昌江畔以终。诗作多为五言,其山水、田园诗尤为后人所赞赏。

韦应物(737-789)
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安史乱后失官。德宗时为部员外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一生勤奋写作,现存诗570余首。作诗效陶体,追求闻澹淡远。生活上亦慕陶,故世称陶、韦。

韦皋(745-805)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城武。初任监察御史。因平定朱泚叛乱有功,拜奉义军节度使。唐贞元元年(785年),转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曾遣使与南诏通好,并多次击败吐蕃兵,因功封南康王。永贞元年(805年),上表请皇太子监国,诏检校太尉。不久暴病卒。

薛涛(760-832)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女。字洪度。幼聪慧,随父宦居蜀中,父亡沦为乐伎。工诗,善书画。韦皋镇蜀,涛常出入幕府,为校书郎,时称“女校书”。与元稹、王建、武元衡交往酬唱。晚年居成都浣花溪,著女道士服,创小幅深红色小笺,题诗馈友,世称“薛涛笺”。《全唐诗》录存其诗八十八首。

鱼玄机(?-?)
字幼微,一字蕙兰。李亿妾。长安人。女诗人。

杜牧(803-852)
字牧之。京兆府万年县(陕西西安)人。唐大臣、文学家。西晋大将杜预后裔。大和二年进士,制策登科,被任为校书郎。宣州观察使府、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幕中掌书记,十年幕府。开成三年迁左补阙、史馆修撰。外放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朝任司勋员外郎,考功员外郎、知制诰,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传世。潜心政治、军谋、又擅诗文。后人将杜牧与西汉大文学家贾谊并称。

王易简(885-963)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好学。工诗。举进士。后梁时,为邓州节度推官。后唐明宗即位,隐居华阴。后晋时,历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左丞。后周时,迁礼尚书。显德四年(957),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归乡里。宋初,召加少傅。其所居华阴,筑“一鸣堂”。“二品楼”,优游自娱。

李涛(898-961)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曾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961),军校尹勋督修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杀队长十人,丁夫七十人惧杖一百,断其左耳;涛惊闻而带病草奏,请斩勋,家人劝说,不听。太祖览奏,诏削夺勋职。配隶许州。待人慷慨,胸有大志。工诗,善笔札,居家以孝友闻。卒赠右仆射。

杨昭俭(902-977)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唐长兴进士,为成德军节度推官。拜直史馆,与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后晋时,改礼部员外郎,旋拜制诰。后周时,为世宗所重。召入翰林为学士。宋开宝二年(969),入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加礼部尚书,卒。

崔翰(930-992)
西安人。少有大志,风姿伟秀。初隶赵匡胤麾下。从周世宗征淮南有功。宋初,从征泽潞。太平兴国中,从征太原,率先攻城,流矢中颊,督战更急,平太原。骁勇有谋,屡立战功。败契丹兵,以功擢武泰军节度使。后移镇安军,以疾留京师。轻财好施,家余赀,晚年酷信佛教。卒,赠侍中。

周尚文(1414-1548)
西安后卫(今陕西西安)人。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年十六,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升指挥使。嘉靖时累官大同左都督。清约爱士,能得士卒效死力。善用离间计,知敌情,故战则能胜,威名最著。加封太子太保、太保、太子太傅。终明之世,总兵官加三公者,唯他一人而已。卒官。穆宗立,赠太傅,谥武襄。

吕震(?-1426)
由乡举人太学。出两浙查考郡邑壤地,以平均贡赋。还秦称帝意,后历任为户部主事、北平按察司佥事。燕王起兵反朝,投降燕王。永乐时,历任真定知府、刑、礼部尚书。仁宗即位,任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宣德元年死。他不学无术,善阿谀奉迎,为人奸险,然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故职事虽多。未曾有误。

邹应龙(?-?)
字云卿。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行人,升御史。严嵩擅政久,廷臣才之者则得祸,相戒莫敢言。而应知帝眷注暗移,其子世蕃益贪纵,可才而斥逐,及上疏弹劾严嵩父子。帝遂勒令嵩致仕。下世蕃等诏狱,升应龙通司参议。隆庆时,历任副都御史、兵部侍郎、云南巡府。万历时,弹劾东厂太监冯保僭肆,保甚怀恨。京察自陈,保修怨,令致仕。复被弹劾,革职,卒于家。

冯从吾
长安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抗章指责帝郊庙不亲自去,朝讲不到位,章奏留中不发。帝大怒,欲廷杖。适逢仁圣太后寿辰,阁臣极力劝解得免。告归。起巡长芦盐政。帝大黜两京言官,犹以前疏故,革职。他长期有志于濂、洛之学,归家二十五年,造诣益邃。天启时累升左副都御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召拜工部尚书,被魏忠贤党张纳诋毁,革职。因书院被毁,不胜愤悒,得病死。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

明庄烈帝田贵妃(?-1642)
西安人。后迁居扬州(今属江苏)。柔弱妍丽,寡言,多才多艺,侍庄烈帝于信王邸。崇祯元年(1628)封礼妃,寻进皇贵妃。曾有过失,谪居别宫。十五年七月死。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

梁化凤(?—1671)
陕西长安(今西安)人。顺治三年(1646)武进士。历官大同掌印都司、浙江宁波副将、苏松提督、江南提督,加太子太保、左都督。先后在大同击败姜瓖及叛应诸部,连胜二十二战,击败明军张名振部于平洋沙,败郑成功军于江宁。顺治十八年,上疏建议免除苏松沿海行迁海令,被采纳。康熙十年卒。

梁鼐(?—1714)
梁化凤子。初为川陕督标左营游击。吴三桂叛乱后,率兵征讨,屡战胜。历官至福建路提督、福建浙江总督。疏请驰渔船、商船体积之禁限,疏治太湖水利,皆得准行。康熙五十三年卒。

薛允升(1820—1901)
陕西长安(今西安)人。咸丰进士。历官至刑、礼、兵、工诸部侍郎,刑部尚书。佐兵部时,曾条列练兵裁勇事宜,被采纳。精通法律,善理刑狱,不徇情,依律治太监李其材等罪,屡平冤案。光绪二十七年卒。

赵舒翘(?-1901)
陕西长安(今西安)人。同治进士。累官至刑部左侍郎、尚书,督办矿务、铁路,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军机大臣。义和团运动起,奉命赴近畿查办解散。八国联军入侵,随西太后等逃至西安。次年,受八国联军胁迫,被赐自尽。

郑伯奇(1895-1979)
剧作家、小说家。陕西长安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留学日本开始写作。1921年参加创造社。1926年从日本回国,任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同时兼任黄埔军校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创造社工作。1930年与鲁迅、夏衍等主编《文艺生活》。1932年任良友图书公司编辑。建国后,曾任西北大学校长,西北文联主席。

张耀明(1905-1972)
陕西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张家庄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一期学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第五十二军军长,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四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八军军长,首都卫戍总司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等职。后去台湾。生活十分清苦,战时的枪伤又时时发作,苦不堪言。

孙从洲(1906-1991)
西安人。1924年参加国民军。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任国民党政府第十七路军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在西安事变中,指挥所部迅速解除蒋系军警宪特武装,占领飞机场,维护西安秩序。后任第四集团军旅长。1938年率部参加永济县抗日阻击战后转入中条山,坚持抗战。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在河南巩县率部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豫西、陕南、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孙作宾(1909-2002)
西安人。曾任第三十八军中共军委书记、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甘肃工委书记、甘宁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中共青海省委第二书记、青海省省长、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范明(1914—2010)
西安人。东北大学肄业。曾任第三十八军中共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处长、西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西藏自治区第一届政协主席,陕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艺谋(1951-)
电影摄影师、导演、演员。西安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拍摄的影片《黄土地》,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主演影片《老井》,导演《红高梁》等。

长安区
豆卢宽(631-650)
雍州万年(今西安长安区)人。西魏贵族后裔。拓跋族之一支。隋时任梁泉县令,后与萧瑀率众归唐,授光禄大夫。因功累升为礼部尚书镇军大将军。封芮国公。永徽元年卒。赠特进,并州都督。谥曰定。陪葬昭陵。

豆卢仁业(608-678)
京兆万年(今西安长安区)人。西魏贵族后裔,属拓拔族之一支。隋末,隋父豆卢宽同时归唐。初为秦王府卫士,不久又升游击将军、成州刺史。唐永徽元年(650年),其父宽去世,袭父爵为芮国公。仪凤三年(678年),随高宗去东都洛阳,卒于陕州之途中。陪葬昭陵。

杜佑(753-812)
字君卿。京兆万年(今西安长安区)人。唐政治家、理财家、思想家、史学家。以父荫为州县佐武官、授济南参军事。代宗大历时,迁工部郎中,充任江淮青苗使、水陆转运使等职。贞元十九年(803年)被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拜司徒,封岐国公。所著《通典》是一部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巨著。

孙蔚如(1896-1979)
长安县豁口村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原名树棠,后以字行。原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主要将领。全国解放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陕西省第一、四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张灵甫(1903-1947)
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原名钟灵。曾任号称“王牌师”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在山东孟良崮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毙。

高陵县
朱安世
西汉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人。武帝时为京师大侠。坐法,朝廷追捕不能得。会丞相公孙贺子敬声以擅用北军钱犯法下狱,贺即自请逐捕安世以赎子罪。他被捕后,知道是公孙贺为赎子罪,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武帝女私通及使人为巫蛊诅咒罪,贺父子均死于狱中,家被族诛。武帝末年,巫蛊之祸自此而起,以后诛连而死者甚众,至公主、皇后、太子都死于祸。

王温舒(?-约前104)
西汉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人。少时杀越货为奸,后为吏,事张汤,迁御史,督捕盗贼,以刑杀为威。为广平都尉,选郡中豪民为爪牙,敢于杀伐。武帝以为能,迁河内太守,至则捕其豪猾,竟连坐千余家,杀人至流血十余里,无辜多被其害。为人多谄,有势即为奸多不究,无势必侵辱。后历任廷尉、中尉、少府、右内史等职。因获罪自杀,家族诛。

田延年(?-前72)
西汉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人。昭帝时,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出为河东太守,诛锄豪强,郡内以治。不久,入为大司农。昭帝死,昌邑王嗣位,霍光欲废之,群臣不敢表态,他按剑怒斥,其议遂决,因功封阳成侯。后因人告发其在官贪污;自杀。

张策(1911-1999)
高陵人。1927年毕业于西安中山学院。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政治部科长。1936年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常委兼白区工作部部长,冀南区委民运部、组织部部长。1945年后,任中共嫩江省委常委兼白城子地委书记、兴安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东蒙工委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骑兵纵队政委、松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1952年后,历任交通部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西安市委第一书记、中共广播事业局党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

蓝田县
吕大防(1027-1097)
京兆蓝田人。第进士。调冯翊主簿。英宗即位,擢太常博士,出知休宁县。神宗立,通判淄州,知泗州。元丰中,陈“三说九宜”。知成都府。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与范纯仁主持朝政,同心戮力,扶持皇室。哲宗亲政,谏官论其废免役法,罢知随州,徙安州,再贬循州安置。卒,赠太师、宣国公,谥正愍。

吕大忠
大防兄。举进士。历提举永兴路义勇,知代、石二州等。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陈生财,养民十二事。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即位,为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改知秦州,主张对西相夏用兵。绍圣中,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渭州,摄渭、秦州事,欲以计攻取西夏要地横山。坐事降知同州,旋致仕,卒。

吕大临
大防弟。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合称程门“四先生”。通六经,尤长于《礼》,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可任讲官,未及用而卒。

刘宗敏(?-1645)
蓝田人。铁匠出身。从李自成起义。骁勇善战,意志坚定。崇祯十一年(1638)潼关大败,自成率十八骑突围,潜伏商、洛山中,十三年,自成突围巴西、鱼复山,他都在其中。受封为权将军。义军攻陷北京后。他拷打明朝官吏,追赃索饷甚峻急。后随李自成同清军作战撤退时,被清兵所杀。

汪锋(1910-1998)
陕西蓝田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组织部部长、陕西省委军委书记、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兼关中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部长、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鄂豫陕边区政府主席兼鄂豫陕军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九军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户县
杨砺(931-999)
京兆户人。北宋建隆进士。授凤州团练推官。开宝末,为陇州防御推官。入为光禄寺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迁开封府推官。真宗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旋授翰林学士。咸平元年(998),拜枢密副使。卒,赠兵部尚书。

宋湜(949-999)
京兆长安人。北宋太平兴国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梓榷盐院,迁右赞善大夫。雍熙中,知制诰,加户部员外郎,同知贡举。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改给事中,充枢密副使。病死,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刑部尚书,谥忠定。好学,善文词,晓音律,工书法,喜引重后进,好趋人之急,受人敬重。

王九思(1468-1551)
鄠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进士。正德初,宦官刘瑾专权,他党附刘瑾,官至吏部郎中。及瑾败,降为寿州同知,继而免官归里。善歌弹,工诗曲。著有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及散曲《碧山乐府》。

王金
鄂县(今陕西户县)人。好方术。杀人犯死罪,潜逃京师,匿通政使赵文华所。结交中使,聚灵芝为万岁芝山,又献五色龟。帝大喜,授太医院御医。又与医士申世文及陶世恩、陶仿、刘文彬、高守中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七元城禽护国兵策》及其所制金石药一并进帝。帝喜,竟提升世恩为太常卿,仿太医使,文彬太常博士。不久,帝大病,遗诏归罪金等,五人并论死下狱。隆庆时,高拱执政,乃宽恕金等不死,编口外为民。

张玉德(?-?)
西安府鄠县(今陕西户县)人。生性鲠直,不求科举仕途,专心诗词书法研究。书法博采诸家所长,独创一格,犹善行草。初创《雁字回文诗》三百,远近争抄,门坎为陷,一时纸贵,今存遗著《香雪齐雁字回文诗》等石刻作品,是我国艺林之杰作、石墨之奇珍。

杨明轩(1891-1967)
政治活动家。鄠县(今户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东京同文书院。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数理部。曾任陕西省党部常务委员兼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厅长。1937年赴欧洲考察教育,并代表中国学生界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学生联合会大会。1946年到陕甘宁边区。1948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民盟第三届中央副主席、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

赵寿山(1894-1965)
鄠县(今户县)人。1913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7年参加陕西靖国军。1924年参加杨虎城部队,任第十七路军南阳后方留守司令、旅长。在汉中与中国工农红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1936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向杨虎城提出了“抗日建议书”,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中起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抗击日军。1938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三十八军军长。1942年加中国共产党。1944年后,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通电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省长。是中共八大代表。

关麟征(1905-1980)
原名志道。陕西户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博军校第一期学员,并参加国民党。历任排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曾获国民政府颁奖的青天白日勋章一枚、三等宝鼎勋章一枚,并晋升为陆军中将军衔。全国解放后,长期定居香港。

周至县
赵明(?-8)
西汉盩厔芒竹(今陕西周至东南)人。公元7年,翟义起兵反王莽,他与霍鸿闻讯,即领导茂陵以三辅二十三里人民起义,自称将军,攻破官府,杀右辅都尉与县令,众至十余万,烽火见于未央宫。莽震惧,急派王级等率兵前往镇压。次年,王邑平定翟义,转兵西进,起义失败,被杀。

霍鸿(?-8)
西汉盩厔芒竹(今陕西周至东南)人。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等起兵反王莽,他与赵明闻讯,乘机领导三辅二十三里人民起义,兵至十余万,杀右辅都尉与县令,声势浩大,莽派卫尉王级等率兵镇压,不克,后王邑击破翟义,与甄邯、王奇等率兵来攻,起义被镇压下去,他与明遇害。

赵瞻(1019-1090)
字大观。凤翔周至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调孟州司户参军,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咸息。治平初,除侍御史。神宗即位,知商州,除提点陕西刑狱。熙宁三年(1070),为开封府判官。极论青苗法不便。改永兴军转运使,知同州,徙陕州。哲宗立,召为太常少卿,迁户部侍郎。元祐三年(1088),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进同知院事。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懿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