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名胜古迹

榆林市

榆阳区
红石峡
在城北约3公里红石崖上。东西对峙悬崖,中间水势湍急,撞声如雷。明成化八年(1427年),余子俊为副都御使巡抚延绥,凿石为渠,引水自榆林城西而下与无定河汇流,名渠为榆溪河,其上覆以大石桥。清代官吏于峡壁题刻颇多。其中有同治时延俞道童兆蓉于桥壁题刻“力争上游”,名将左宗棠题刻的对联,还有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的题字:“还我河山”等。

新明楼
在城内南大街。与北大街的钟楼遥相对峙。楼建于明代,清嘉庆、光绪年间,均有修葺。楼高45米,为十字歇山顶重檐三滴水建筑。三楼现有明代大铜佛一尊。

镇北台
在城北约7.5公里。是明代长城上的一个烽火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高4层,外砌以砖石。第四层南面额题刻“向明”二字,为明万历时巡抚涂宗睿所书。镇北台是西北地区要塞之一。

戴兴寺
在市内东驼峰山上。是榆林现存比较完整的寺庙。寺创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天启七年(1627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光绪八年(1882年),均曾重修。但梁架仍系明代风格。殿内两边壁画精美。寺内原藏有藏经3000余册(内有明永乐版本90册),已不存。另有铜佛像大小90余尊,铁罗汉16尊。

清涧县
绥德县
扶苏墓
在绥德县城内疏属山巅。墓为长方形,长30米,宽6米,高8米。墓旁立有“秦长子扶苏墓”石碑一通。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长子扶苏曾加劝阻,秦始皇便令他去上郡监蒙恬军。公元前210年始皇崩,扶苏被赵高、李斯害死。绥德城北约1公里处有月宫寺,传为扶苏赏月处,寺内多唐宋以来名人题咏刻石。县城南1公里处有呜咽泉,传为扶苏赐死处。唐胡曾《杀子谷》诗有“至今谷口声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句,泉因此而得名。

蒙恬墓
在绥德县城西南约0.5公里大理河北岸,现绥德县第一中学内。冢高20多米,墓前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立“秦将军蒙恬墓”碑一通。蒙恬(?-前210),秦名将。公元前215年率兵30万击退匈奴贵族,收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并修长城。守卫数年,匈奴不敢进犯,后为秦二世所迫,自杀。

蕲王墓
在绥德县城南5公里处的一步岩。庙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蕲王,是南宋名将韩世忠的封号。韩世忠(1089-1151),今陕西绥德县人。死后追封蕲王,谥忠武。庙正面是一孔高大、宏敞的石拱窑洞,正中是韩世忠坐像。正殿的对面是乐楼。乐楼西侧耸立著一座雕刻精致的石牌楼。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牌楼的上横额书“宋韩蕲王故里”,下横额写“中兴佐命”。牌楼正面的两个石柱上刻对联:“恢复中原,志同诸葛;再扶宋室,功迈汾阳。”

神木县
杨家城
在神木县城东北20余公里。为唐代麟州故城旧址。开元十二年(724年)置麟州并建城,金废麟州。其城于金皇统八年(1148年)没入西夏。历经五代至宋、金、元、明都是军事要地,几经兴废。宋文彦博题《红楼》诗:“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驻留。曾见兵锋逾白草,偶题诗句在红楼。”指的就是麟州城楼。原有高大的城楼,是西藩榆阳,东距河朔,南卫关中,北控套内的堡垒。自五代至宋,杨宏信的长子重勋(训)、孙光世,次子业(继业)、孙延昭等,祖孙四五代人均据守此城,抵御契丹,故称之曰杨家城。其后通俗小说《杨家将演义》及由此敷演、编写的戏曲、故事,均来源于此。现仅余夯筑城墙残迹。

二郎山
在神木县城西1公里。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兔沟河汇流于前,古长城穿行于后,东西石壁陡峭,松柏挺立。相传在明代,窟野河水每遇山洪暴发,就冲毁大片农田,人们为了乞求神灵保佑平安,在此山塑起三尊二郎神像,故名二郎山。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来此游山,观其形好像一个巨大的石笔架,赐名笔架山。山南北长约1公里的山脊上,依山势修筑了八仙洞、地藏洞、浩然亭、二郎庙、关帝庙、诸神殿、三教殿、祖师庙、玉皇阁、娘娘庙等建筑。

佳县
白云山庙
在佳县城东5公里白云山上。又称白云观,东距黄河西岸约1公里许。山顶常有白云缭绕,依山建庙,故称白云山庙。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并增建。有53座各种不同形式的殿、庑、亭、阁、楼、台等庙宇建筑,重叠连云,松柏相映,远望似飘浮于白云之中的仙宫,因有“白云胜景”之称。在陕西省明、清建筑中是比较庞大的一群。庙内壁面有1590余幅彩色壁画,有佛教经变故事,也有山水人物等。除佛教外,也有道教内容。明神宗朱翊钧赠送《道经》一部(共5000余卷)和亲书“白云胜景”金字匾额一副,均保存完好。

香炉峰
在佳县城东北支峰上。三面空绝,一面与城内相通,峰前有巨石矗立如削,石顶平阔,形如香炉,故得名。此石周长15米,高20余米,顶端建一观音小楼阁,有3米长的横木作桥,与峰联通,名曰断桥,人行其上,惊险异常。峰东建有奇傲亭,登亭可俯瞰黄河,奔腾澎湃,蔚为壮观。峰上建有圣母祠正殿、配房、山门、石牌坊等。所有建筑,在夕阳西照下,倒影黄河水中,类似传说中的海内蓬瀛,故有“小蓬莱”之称。

府谷县
昊天宫
在府谷县孤山堡城北约1公里。俗叫七星庙,又称无梁殿。现存建筑有正殿、殿外卷棚和前院厅殿。正殿进深9米,宽10米,高13米。外观为歇山顶或卷棚顶,单檐斗拱,磨砖对缝,雕刻精巧。室内墙壁为八面收缩,叠涩用一砖收顶,中无梁柱,别具风格。正殿与卷棚都开辟三个门洞。前院厅殿进深25米,宽8米,高7米,两边圆洞顶部中间四角向内收缩,也是一砖收顶。相传北宋时名将杨继业与地方豪族之女折赛花(即佘赛花)在战场搏斗,二人都觉得对方勇悍,产生了爱慕心情,遂于七星庙内匹配,结为夫妇,以后又共同抵御契丹入侵。

子洲县
靖边县
红墩界乡“统万城”遗址

下城子(白城子)遗址

小河乡“小河会议”旧址

宋乌延城遗址

卢子关遗址

横山县
鸿门寺响铃塔
在横山县城西南30公里塔湾乡芦河东岸石岩畔上。俗称响铃塔。塔为八棱十一层密檐式砖石塔,高21米。塔身一层用片石砌筑,圭形塔门向南开,内部为圆形穹顶,塔周绘有佛教人物故事壁画。根据响铃塔的造型、圭形塔门等判断,应是元至元年间(1264-1294)的建筑。塔下石岩壁上,还有元代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鸿门寺石窟七个,主窟为观音殿。

米脂县
盘龙山
在米脂县城北约100米。原名马鞍山。是一座小山头。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就山势起伏修建了一座真武庙。建筑布局严谨,构筑奇巧。据传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派其侄李过回家乡米脂县修筑行宫和祖先坟墓。李过看到此山形势雄伟,且距县城很近,便将真武庙扩建成行宫。规模宏大,为陕西罕见的一组木构建筑群。1985年建米脂县博物馆。

吴堡县

吴堡川口是1948年中共中央领导东渡黄河纪念地。

定边县

定边镇:宋建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