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市

战国楚置金陵邑。秦为秣陵县地,属会稽郡。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秣陵县为建业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名秣陵县,翌年改称江宁县。建业元年(313年)改建邺县为建康县。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均都此。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康县入江宁县。唐乾元元年(758年)改升州。武义二年(920年)升升州为金陵府。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为江宁府,立为京都。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升州。天禧二年(1018年)再升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建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建康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集庆路。元末改应天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都曰南京。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江苏省。1912年称南京府,旋改江宁县。1927年国民政府始置南京市。

邮编:210008
区号:025

南京解放

中山陵孙中山塑像

莫愁湖

秦淮人家

出土砖画


文化挑到了田间(1953年)

南京郊区文化馆,为了满足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组织了“文化挑”下乡。

夜晚,“文化挑”的幻灯在南京郊区双闸乡就要放映了。

“文化挑”带来的都是农民们喜闻乐见的书刊和唱片。

“文化挑”在田埂上停下来,工作人员杨开祥(最左者)热心给读者介绍他今天带来的刊物。

组织活动。

南京玄武湖的竹廊(1956年)

南京玄武湖的竹廊。

南京磷肥厂(1958年)

年产四十万吨化学肥料的南京磷肥厂将在今年七月投入生产。

南京云锦(1958年)

云锦是我国丝织品的一种,织工精细,花色灿烂,有如天上云霞,所以叫“云锦”。远在十三世纪,我国就开始生产;在十八世纪极盛时期,南京一地就有织机3万台,织工20万。近百年来,由于战乱关系,织锦业日益衰弱,解放前夕已频于绝灭。建国以后,由于人民政府的重视,南京织锦业才逐渐恢复,还成立了云锦研究所。

美术家陈之佛教授(左)和老艺人吉干臣研究云锦图案。

吉干臣教导学徒挑花。

地下海(1959年)

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我国江苏、河南、安徽三省境内发现了一个地下海,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水质良好,水的静储量有4万亿吨以上。他们同时还发现了几万年以年流经南京附近的长江古河道,宽约4公里,它的静水储量,单南京境内就有5亿吨。这个发现,为江苏等省发展工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图为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在钻探岩芯。

大学生的研究活动(1959年)

南京大学三年级学生黄介浩在研磨日冕仪的分光镜。

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天文仪器的制造问题。

学生们经常到紫金山天文台去实习。

马克苏托夫天文望远镜。

没有木梁的古殿(1962年)

在南京钟山的名胜灵谷寺附近,有一座“无量殿”。它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正面有五间,广46.7米,高22米。整个建筑,自基至顶,窗棂栋梁皆为砖石砌成,不用一点木料。所以又称“无梁殿”。

过去的贫民窟(1963年)

沿着南京的秦淮河畔,走完一段石铺的街道,眼前出现的是一座洁白的大门楼。门楼里,笔直而又整洁的道路两旁,矗立着一排排新楼房,凉亭、鲜花点缀其间。这便是南京市的一个新居民点双乐园。

今日的双乐园。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过着幸福的童年。

解放前双乐园的人民就生活在这样破烂的草棚里。

为了保持环境的整洁,居民们在工作之余,常常在住宅周围大扫除。

双乐园里的一个居民家庭—乐有超一家。

将军和农民赛球(1964年)

不久以前,南京军人俱乐部里举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一方是以解放军南京都队许世友上将为队长,由十二位将军和部分校官组成的“老战士队”,一方是由丹阳县吕城人民公社芦家村生产队队长庞朝海为首的“新农民”业余篮球队。

南京发现典型“湖熟文化”遗址(1965年)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在南京太岗寺一处典型“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这只制工精巧、陶质细致的长颈陶鬶,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陶器、铜器和几百件石、骨或蚌制的工具。“湖熟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1000年—公元200多年)江苏、安徽地区的一种文化。这一发现对研究“湖熟文化”的面貌和社会性质有一定的意义。

农村函授大学(1965年)

江苏省文教部门去年四月创办了一所农村函授大学。这所函授大学从开办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村知识青年的欢迎。去年入学的三千六百四十多人,学习了农学基础知识。今年又有近五千名农村知识青年报名入学。

城市养鱼(1977年)

长江渔业社社员在江边鱼塘里捕鱼。

玄武湖捕捞大队职工在织补渔网。

胜利圩渔场的科研小组在培育鱼苗。

迈皋桥公社刘家圩生产队社员在施放药物,防治鱼的病虫害。

从玄武湖捕捞的鲜鱼。

东山公社百家湖水产养殖的鱼塘。

紫金山上(1978年)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坐落在南京城东景色秀丽的紫金山上。

用我国自己制造的六十公分折反射望远镜观测并拍摄人造卫星。

恒星研究室组织的学术交流会。

现年七十六岁的天文学家张钰哲早在一九二九年就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自一八0一年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以来,世界上目前正式编号的小行星已有两千颗以上。近年来,张钰哲积极从事古天文的研究。图为他和天文工作者张培瑜(左)在进行学术探讨。

观测太阳色球层的色球望远镜。

紫金山天文台远眺。

观测恒星和行星。

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太阳。

观测太阳黑子。

栾菊杰

我国优秀女子击剑运动员栾菊杰。

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员栾菊杰在写训练日记。她决心以更优异的训练成果,为社会主义祖国再作贡献。

系好护甲,准备训练。

为增强身体耐力,培养顽强的意志,栾菊杰和其他运动员往往一次要跑过五、六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