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物

许昌市

灌夫(?-前131)
西汉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父原姓名孟,因得幸颍阴侯灌婴官至二千石,因而改姓灌。吴楚七国之乱时,父子从军。他以功升郎中将。武帝即位,徙淮阳太守,升太仆,次年任燕相,后坐法失官,家居。好任侠,家财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横暴颍川。与原丞相窦婴相善,互为依恃,后因忤丞相田蚡,被以罪族诛。

王霸(?-59)
颍川颍阳(今许昌西南)人。少为狱史,初从刘秀军,为功曹令史,后随刘秀参加昆阳之役。从平河北,击斩王郎,以功封王乡侯。对刘秀平定河北立足邯郸起了重要作用。建武五年(29)官拜讨虏将军,后为上谷太守。御边二十余年,屡破匈奴、乌桓,筑长城三百余里。带兵有方,爱护士卒,甚得士心。建武三十年(54),定封淮陵侯。

祭遵(?-33)
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富室。初以县吏从刘秀起兵,署为门下史。从平河北,拜征虏将军。率军击败燕地彭宠、张丰联军,又屡败陇右隗嚣。后卒于军。为人谨慎廉洁,克己奉公,爱护士卒,家无余财。谥成侯。

祭肜(?-73)
字次孙。祭遵从弟。初,刘秀任为黄门侍郎,曾为偃师长、襄贲令。建武十七年(41),拜辽东太守。与鲜卑大都护偏何联合,反击北匈奴卓有成效。任职三十余年,屡败匈奴、鲜卑、乌桓,并采取分化策略,使鲜卑、乌桓相继入贡,沿边为之罢屯兵。永平十二年(69)征拜太仆。后因与左贤王信出击北匈奴受骗无功,获罪下狱,出狱呕血而死。为官清正,边民家家立祠祀之。

刘陶
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宗室。桓帝时入太学,屡上书议政,影响颇大。初举孝廉,后历官尚书令,谏议大夫等职。曾预言张角起兵,并认为天下大乱,原因是宦官专权。因此触怒宦官,被捕下狱而死。精通《尚书》、《春秋》,著有《中文尚书》、《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等百余篇。

荀淑(82-149)
东汉学者,官吏。字季和,颍川颍阳(今许昌市)。博学有高行,名贤李固、李膺皆拜其为师。后为梁冀所忌,排挤出朝。在地方有政绩,曾散家财济民,民为立祠。

陈寔(104-187)
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单微,少为县吏,后为郡功曹。桓帝时征拜尚书,又出任闻喜、太丘县长。党锢祸起,自请入狱,遇赦出。从此隐居不仕,在士大夫中享有盛誉。卒后私谥文范先生。

苟爽(128-190)
字慈期。荀淑子。于兄弟八人中最有才华,当时称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桓帝时曾官郎中。党固祸起,隐匿海上,亡命十余年,以著述为事。禁解,连辟不就。献帝初任司空,董卓专政,参与王允等谋诛董卓事。精通经学,著有《礼》、《易传》、《诗传》、《汉语》、《新书》等百余篇。

荀攸(157-214)
字公达。颍川颍阴(今许昌市)人。出身士族。东汉末何进当权时,任黄门侍郎。建安时期历官汝南太守、尚书、军师、尚书令等。为曹操谋主,参与制定许多重大决策。后为曹操军师,从征张秀、吕布、袁绍等,屡进奇策,封陵亭侯。袁绍死后,劝操乘袁尚、袁谭不和,先平河北,后图荆州刘表,被采纳。为人谦和,多建奇策而不张扬,深受曹操和曹丕器重。卒后谥敬侯。

荀彧(163-212)
字文若。颍川颍阴(今许昌市)人。举孝廉,拜守宫令。初依袁绍,董卓之乱后投奔曹操,历官司马、侍中、尚书令,为曹操主要谋士,常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献奇策,功封万岁亭侯。建议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劝曹操迎立汉献帝都许。操出征,每留守后方,佐助操击败吕布、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持身俭素、禄赐散给宗族,家无余财。卒后追谥敬侯。

荀恽
荀彧长子。娶曹操女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与曹植相善,遭魏文帝忌恨。早卒。

陈群(?-236)
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少与孔融相善,知名当时。举茂才。初为刘备别驾,后事曹操,受到信任,任司空掾。。魏文帝时官至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与曹真、司马懿等受遗诏辅政。以知人善举著称,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承认士族有做官的特权。明帝时,任司空,录尚书事。敢于直方进谏,反对明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卒后谥靖侯。

陈泰(?-261)
字玄伯。陈群子。明帝时,为散骑侍郎,迁至奋威将军,并州刺史。数败蜀将姜维攻伐,升为尚书加光禄大夫。后为防吴将孙峻北袭,赴淮北为都督。与司马师、司马昭友善,深得信任,常专方面之任。卒后谥穆侯。

荀顗(?-274)
魏太尉荀彧子。初仕魏为中郎、散骑侍郎,官至司空,封侯。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司马炎代魏,进爵为公,加侍中、太尉。泰始十年死,谥康。

荀勖(?-289)
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世族,初仕魏为曹爽门下参大将军军事,赐爵关内侯。后依附司马昭,为从事中郎。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司马炎代魏,进爵为公,加侍中。与贾充亲近,促成充女为太子衷妃。主张清心少事,无为而治。博学才茂,著有《中经》。太康十年死,谥成。

荀藩(245-313)
荀顗子。惠帝时,出仕为黄门侍郎,讨齐王冏有功,封侯,加尚书令。永嘉末,洛阳落,出奔王浚,授留台太尉。建兴元年死,谥成。

荀闿(?-324)
荀藩子。惠帝时,为齐王冏大司马掾。冏被杀,众不敢葬,与李述等收葬冏。渡江,元帝授右军将军,累至侍中尚书,封公,太宁二年死,谥定。

荀绰
荀顗孙。永嘉末,为司空从事中郎,后陷于石勒,为勒参军。博学有才能,著有《晋后书》十五篇。

荀组(258-322)
荀勖子。初仕为太子舍人。惠帝时,官至中书监、司隶校尉,加特进光禄大夫。怀帝永嘉末,为侍中。怀帝末,领豫州牧、假节。洛阳城破,晋室南渡,行留台事。元帝太兴初,率众南渡,官录尚书事,迁太尉。永昌初领太子太保,未拜卒。谥元。

荀崧(262-328)
字景猷。晋颍川颍阴(今许昌市)人。东晋大臣。泰始中袭父爵广阳乡侯,补濮阳王司马允文学。司马伦纂位,迁侍中、中护军。以修复王陵进爵舜阳县公,官至右光禄大夫,领秘书菏。

荀邃(281-约328)
字道玄。荀勖孙。东晋大臣。弱冠辟赵王伦相国掾,迁太子洗马。愍帝时,官至左将军,陈留相。苏峻之乱,与王导、荀崧并侍帝于石头城。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荀灌(298-?)
荀崧女。幼有奇节,崧镇宛,为杜曾所围。灌时年十三,率勇士数十人,突围夜出,经力战诣览求救,并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访与览俱救崧而解杜曾之围。

荀羡(321-358)
字令则。荀崧次子。东晋大臣。尚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累立战功。卒赠骠骑将军。

韩褒(?-572)
西魏大臣,字弘业,颍川颍阳(今许昌市西南)人。北魏末,官至太中大夫。入西魏,为宇文泰所赏识。任北雍州刺史、西凉州刺史,皆有政绩。官至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官至少保。

王建(?-?)
字仲初,唐颍川(今许昌市)人,官吏、诗人。官至陕州司马,一生官场失意,生活多在艰难贫困中度过。在诗歌创作中,与张籍、李绅等提倡写新乐府。有《宫词》、《王司马集》。

韩弘(762-820)
唐颍川(今许昌市)人。贞元十五年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元和十二年以统帅讨平吴元济,功加检校司徒,兼侍中,封许国公。入拜司徒兼中书令。

韩公武(?-?)
唐颍川(今许昌市)人,韩弘之子。初随其父任骑都虞侯。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时,他带兵参加战斗。任检校右散骑常侍。入为右金吾将军,因其父、叔皆居重镇,改任右骁卫将军。

李存贤(859-924)
五代许州(今许昌市)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归顺后唐为义儿军副兵马使。与梁军多次交战,因功授卢龙军节度使。与契丹战,忧劳成疾,卒于幽州。

禹州市
韩景侯(?-前400)
韩武子子。前409年即位。次年伐郑,取雍丘。次年,郑败韩于负黍。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俱列为诸侯,成为三个封建诸侯国家。前400年,郑出兵攻韩之阳翟。同年病卒。

韩烈侯(?-前387)
名取。景侯子。前400年即位。三年,韩相侠累(韩傀)为聂政所杀。前391年,秦攻韩宜阳,取六邑而去。

韩文侯(?-前377)
烈侯子。前387年即位。立二年,发兵伐郑,取阳城。又伐宋,直入彭城,擒俘宋君,国威日振。前380年,出兵伐齐,至桑丘。过两年又伐齐,兵至灵丘。

韩哀侯(?-前371)
文侯子。前377年即位。次年,与赵、魏瓜分晋国之地。前375年,举兵灭郑,占有其地,将国都由阳翟迁至郑。前371年被韩严所杀。

韩懿侯(?-前359)
哀侯之子。前371年即位。前369年,魏出兵攻韩,败韩于马陵。前366年,与魏惠王相会与宅阳。前362年,韩、赵与魏因利害冲突发生大战,魏将公叔痤大败韩、赵联军于浍水。

韩昭侯(?-前333)
懿侯子。前359年即位。元年,秦发兵攻韩,败韩于西山。次年,宋又攻取韩黄池,魏取朱邑。前353年,韩伐东周,攻取陵观、郪丘。前351年,任申不害为相,修术行道,进行政治改革,国内以治,诸侯不敢来伐。前337年,申不害死。中央集权政治有所削弱。前335年,秦举兵伐韩,攻拔宜阳。立二十六年卒。

韩宣惠王(?-前312)
韩昭侯子。前333年即位。前325年,魏兵伐韩,败韩将韩举。前322年自称为王,与赵王会于区鼠。前319年,秦兵攻韩,败韩军于鄢。次年,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攻秦。第二年秦攻三晋,大败韩、魏等军于修鱼,虏韩将申差等。韩相公仲建议赂秦合攻楚。不听,秦增兵伐韩。前314年,秦大败韩兵于岸门,以太子仓为质于秦以和。前312年,与秦合兵攻楚,大破楚军丹阳,斩首八万。

韩襄王(?-前296)
宣惠王子。前312年即位。前308年,秦使甘茂率兵攻韩宜阳,次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此后,又接连攻取韩国武遂、穰等地。前301年,与秦(一说为齐)联兵伐楚,大败楚将唐眜。前298年,韩与齐、魏联合攻秦,兵入函谷关,秦被迫求和,还河外与武遂之地于韩。

韩釐王(?-前273)
襄王子。前296年即位。初即位,秦取武始新城。前293年,韩、魏与秦军大战于伊阙,韩、魏联军大败,被杀二十四万人,韩将公孙喜被虏。过两年,秦拔韩宛地。前284年,与秦昭王会于西周,相约秦、魏、燕、赵五国攻齐,齐大败,湣王出亡。前275年,秦攻魏,韩救魏,为秦所败。韩将暴鸢败走魏地开封。前273年,赵、魏攻韩华阳,韩请秦驰援,大破赵、魏军于华阳,斩首十五万。

韩桓惠王(?-前239)
釐王子。前273年即位。元年,举兵伐燕。因国势益弱,不断被强秦蚕食。前264年,秦拔韩地陉。次年,秦击韩军于太行,韩上党郡守惧秦,以上党地降赵。前256年,秦攻占韩地阳城、负黍。前249年,秦拔韩城、皋、荥阳。此后数年之中,韩地十余城入秦版图,韩已无力抗秦。

韩王安
名安,桓惠王子。前239年即位。前234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出使秦,秦留韩非,不久杀之。前230年,秦攻韩,虏韩王安,尽占其地以为颍川郡。韩亡。

陈完
即田敬仲。陈厉公子。为陈国大夫。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田桓子
名无宇。田文子子。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他收揽民心,发展实力,对失势贵族,增益其禄,分给田邑,对贫穷国人,则送给粮食。在取得民众支持后,用武力打败齐国旧贵族栾氏、高氏,并瓜分其田邑。

田釐子
名乞。田桓子子。事齐景公为大夫。继其父采用施恩行德的手段收买民心,收赋税用齐国通行的小斗,贷谷于民用田氏家制大斗,由此田氏深得民心,宗族益强。晏子数谏景公,景公不听。景公死,齐贵族高昭子、国惠子立景公子荼即位。他不满,遂与鲍牧起兵攻高氏、国氏与齐君,杀高昭子,荼奔鲁。他擅立阳生为齐君,自任为相,专齐政。

田成子
名常。田乞子。事齐简公,与监止并任左右相。监止有宠于简公,他心忌监止,遂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小斗收赋,用暂时的厚施薄敛收揽民心,结果民归田氏。前481年,起兵攻杀监止与简公,另立简公弟骜为齐君,即齐平公,自任齐相。自此,齐国之政皆归田氏。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田氏之地大于平公所有田邑。

田襄子
田常子。代父为齐相,事齐宣公,实则掌握齐国大权。赵、魏、韩杀智伯,分其地。他使自己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和三晋通使,以全面控制齐政权。

晁错(前200-前154)
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西汉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善辩多识,人称“智囊”。少学申不害、商鞅刑名之学。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奉命从伏生受《尚书》,后任太子家令,以其善辩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智囊”。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主张实行重农抑末、纳栗受爵政策,积极防御匈奴贵族的攻掠,募民徙边,又建议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建议均景帝所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他为袁盎等所谮,被杀。所著政论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张让(?-189)
东汉宦官。颍川(今禹州市)人。为十常侍之一,能搜括聚敛,灵帝极为宠信。他霸占田地,大修宫室。后在袁绍捕杀宦官时投河自杀。

唐姬(?-?)
东汉末少帝刘辩姬。颍川(今禹州市)人。中平六年,董卓废少帝刘辩逼饮药酒。辩乃与宫人决别,唐姬为之起舞,抗袖而歌。随隐身份,立志不嫁。献帝下诏迎姬置园中,封弘农王妃。

司马徽(?-208)
东汉末谋士。字德操,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善于知人,庞德公称之为“水镜”。长期居荆州,曾将诸葛亮、庞统举荐给刘备。

枣祗(?-?)
三国时魏官吏。颍州(今禹州市)人。汉末,从曹操起兵,建安初,他建议屯田,任为屯田尉。从此,屯田制在黄河流域推广。并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徐庶(?-?)
三国时谋士。字元直。颍川(今禹州市)人。少为游侠,折节苦读。客居荆州,与诸葛亮为友。后归刘备,举荐亮于备。其母为曹军所执,被迫归曹操。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郭嘉(170-207)
字奉孝。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以其好谋无断而离去。由荀彧荐给曹操,深受倚重,任司空军师祭酒。操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常随操出征,佐助击败吕布、袁绍父子、三郡乌丸等。足智多谋,常出奇策,是曹操主要谋士之一。从征十一年。运筹策划,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大功。曾预料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后果应。卒后谥贞侯。

邯郸淳(?-?)
三国时魏文学家、书法家。字子叔。颍川(今禹州市)人。博学有文才,善写虫篆。曹操召为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千余言奏之,文帝曹丕以为工,赐帛千匹嘉奖。

辛毗(?-?)
三国魏大臣。字佐治。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初随袁绍,旋助曹灭之,被封议郎。明帝时,进封颍乡侯。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兵渭南,他为军师拒亮,有功,拜卫尉。

羊耽妻辛宪英(191-269)
魏侍中辛毗女。聪颖明朗有鉴别力。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曹爽专权,曾向弟预言曹爽必遭杀身之祸。预言钟会有非分之志,后钟会领兵灭蜀后反。父及弟遇事,多问及英,论事明断。晋武帝秦始五年死。

诸翜(275-341)
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初仕为冠军参军,避乱渡江,为散骑郎。出为淮南内史、奋威将军,出兵征讨王敦。成帝初,入宫侍卫,平讨苏峻之乱,以功封县伯,迁丹阳尹。代庾亮为中护军,镇石头。累迁尚书仆射,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咸康七年死,谥穆。

褚裒(303-349)
康帝皇后父。武昌太守褚洽子。与杜乂,甫有盛名于江左,共为中兴名士。初为西阳王掾属,转车骑将军郗鉴参军,平苏峻有功,封侯,授给事黄门侍郎。康帝时,以皇后父,出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历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穆帝永和中,进升征北大将军,领兵北伐后赵石氏,结果为石氏击败,永和五年死,谥元穆。

晋康献褚皇后(324-384)
即褚蒜子。东晋征讨大都督褚裒女。康帝即位,立为皇后。穆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哀帝,废帝时,又临朝称制。孝武帝太元九年死。

晋恭思褚皇后(384-436)
即褚灵媛。河南省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晋义兴太守褚爽妇。恭帝即位,立为皇后。刘宋代晋,降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死。

齐东昏褚皇后
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齐建武二年(495)纳为皇太子妃,东昏侯即位,立为皇后,无宠。东昏侯废,废为庶人。

荀雍(?-?)
字道雍。颍川(今禹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官至员外散骑郎。与谢惠连、何长瑜共为谢灵运之友。常一起游山赏水、赋诗论文。

禇湛之(411-460)
字休玄。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宋大臣。谨实有才,先后娶南朝宋武帝二女,拜驸马都尉。官至丹阳尹。事孝武帝,官至尚书左仆射,赐爵都乡侯。

禇澄(?-483)
字彦道。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齐大臣。娶南朝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尚书。为官清显,善医术。入南朝齐,官至侍中,以勤谨知名。

褚渊(435-482)
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娶宋文帝女南郡公主。拜驸马都尉,授著作佐郎。宋明帝即位,迁吏部尚书。明帝卒,遗诏授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辅政。仕南朝宋,历事六代帝王,官至尚书右仆尉。以助萧道成代宋,齐封南康郡公,官至尚令、司空。工草书,有文集十五卷。卒,谥号文简。

禇炫(443-483)
字彦绪。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齐大臣。仕南朝宋,官至司徒右长史。入南朝齐,官至吏部尚书。立身廉洁,求解职,改授散骑常侍。

禇翔(505-548)
字杨举。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梁文学家。任义兴太守。洁已便民,召为吏部郎,百姓挽留。官至吏部尚书,清白公允,时入称道。

禇该(?-?)
字孝通。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北周名医。有乡誉,医术高名。仕南朝梁灾武陵王府参军。宙至右光禄大夫。入北周,这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郭孝恪(?-648)
唐许州阳翟(今禹州市)人。隋末附瓦岗起义军,后投唐,封阳翟郡公,任宋州刺史。负责经营虎牢关以东所得州县。献平王世充,窦建德之策,迁贝、赵、江、泾四州刺史。

吴道子(约685-758)
又名道玄。唐阳翟(今禹州市)人。著名画家,居于蜀,绘蜀道山川,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擅长以佛、道教人物及神、鬼、龙等为题材作画。画风线条遒劲圆润,衣服飘举,世称“吴带当风”。后人尊为“画圣”。

程戡(约990-1066)
字胜之。宋阳翟(今禹州市)人。初授泾州观察推官,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知谏院,迁升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至和元年(1045),召拜参知政事,严禁蜀人妖言诬民。避宰相文彦博亲,改枢密副使。以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英宗即位,加安武军节度使,留再任。卒,赠太尉,谥康穆。

曹勋(1098-1174)
宋阳翟(今禹州市)人。字公显,号松隐。以荫补承信郎。绍兴五年,任江西兵马副都督,宋金和议,充赴金国报谢副使。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刘纲
禹州人。明建文二年(1400)
进士。由府谷知县迁宁州知州。莅州三十四年,声绩大著。仁宗奖赐。正统中,以老归,部民涕泣送之载道,卒。祀之狄仁杰祠中。

马文升(1426-1510)
钧州人。明景泰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超福建按察使。成化时,累官至兵部尚书。曾三抚辽东,军民闻其来,皆欢欣鼓舞。有抑制中官、总兵剥削百姓及屯田、马政、边备、守御功。弘治时,累官吏部尚书。正德时,朝政大权移于宦官手。遂乞归。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廷大议往往由他决定。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

刘宇
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由知县累官左都御史。正德中,由贿赂巴结刘瑾、历官左都御史、兵、吏部尚书。曾总管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瑾诛,削官致仕。子仁由编修黜为民。

长葛市
钟皓(?-?)
东汉学者。字季明。颍川长社(今长葛市西)人。法学世家,隐居密山,以刑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前后九辟公府,征为廷尉,皆不就。与荀淑并为当时士大夫倾慕,称“至德可师”。

钟繇(150-230)
字元常。颍川长社(今长葛市西)人。东汉末,累官黄门侍郎。曾策谋汉献帝脱离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控制。官渡之战时,奉命镇守关中,使曹操无西顾之忧,被喻为汉之萧何。曹操当政,任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魏建,为相国,太尉。主张恢复肉刑。工书法,与晋王羲之并称。卒后谥成侯。

钟毓(?-263)
字稚叔。钟繇子。有父风。明帝时,至黄门侍郎。谏阻魏明帝亲征及大兴宫室,建议垦荒种地,被采纳。曹爽被诛,迁侍中廷尉,督徐州诸军事。卒赠车骑将军。

钟会(225-264)
字士季。钟繇幼子,出身官宦世家。魏齐王时为秘书郎。正始中,至尚书、中书侍郎。曹髦即位,赐关内侯。从司马师、司马昭讨伐毌丘俭、诸葛诞叛军。诛嵇康,官至司徒。常参预机密,受到信任。后任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率军十余万伐蜀。蜀后主刘禅投降邓艾后,他密告艾将反叛,艾被杀,遂尽统入蜀大军。不久起兵反司马昭,随即兵变被杀。著有《道论》二十余篇。

钟琰(?-?)
魏太傅钟繇曾孙女,晋司徒王浑妻,亦称锺夫人。聪颖贤惠,博览群籍。美容止,善啸咏,德才华,俱为时人所称。

钟雅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初仕为佐著作郎,西晋末,避乱渡江,为司马睿丞相记室参军。讨钱凤、周玘叛乱,为广武将军,尚书丞。讨平刘遐部曲叛乱,迁骁骑将军。咸和中,苏峻举兵叛乱,与刘超共同领兵侍卫成帝,后被乱兵所杀。

钟嵘(?-约518)
字仲伟。颍川长社(今长葛市西)人。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历任衡王、晋安王记室等职。所著《诗品》瓦评五言诗,选录汉魏至梁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上、中下三品。

王求礼(?-705)
唐许州长社(今长葛市)人。武则天当政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性中謇,敢直谏。武后营明堂装饰奢华,上疏讽劝。神龙初终于卫王府参军。

韩建(855-912)
五代后梁许州长社(今长葛市)人。字佐时。少为军校,唐僖宗时为华州刺史。李茂贞犯京师,唐昭宗将奔太原,建请昭宗幸华州。昭宗还京,封许国公。

焦继勋(901-978)
许州长社(今长葛市)人。后晋时,以功拜齐州防御使,徙襄阳防御使,迁保义军兵马留后。后汉时,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后周时,拜彰武军节度使。宋初,召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改右武卫将军。乾德中,为西京留守。卒,赠太尉。生平涉猎史传,颇晓治道,所至皆有善政。

许昌县
吴虔裕(901-988)
许州许田(今河南许昌)人。少为郡吏。后汉初,擢引进使,转内客省使,召为宣徽北院使。乾祐末降归郭城。从后周太祖败慕容彦超,改汝州防御使。宋太平兴国中,迁右千牛卫上将军,判左街仗事。卒,赠太尉。

鄢陵县
孙宝
西汉末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以明经为郡吏,成帝时,任议郎、谏大夫。广汉农民起义,选为益州刺史,瓦解镇压起义。后迁丞相司直,劾奏红阳侯王立占垦南郡草田。不久调广汉太守,征为京兆尹。哀帝即位,任谏大夫、司隶校尉。因要求复核傅太后诬杀冯太后案,被下狱。平帝时,任大司农。后以直言忤王莽,免为庶人。

张兴(?-71)
东汉学者。字君上,颍川鄢陵(今鄢陵县西北)人。教授《梁丘易》,刘秀时,举孝廉,为博士。明帝曾数经术,迁太子少傅。名闻当世,弟子万人。

庾峻(?-273)
字山甫。颍川鄢陵人。太中大夫庾道子。魏时举为博士,初仕为郡功曹,官至侍御史。曹髦问《尚书》义于峻,对答详悉,迁秘书丞。初仕魏为郡功曹,官至侍御史。入晋,升任侍中,加谏议大夫,封关内侯侯。疾世浮华,不重名实,著论指责,为世所不用。泰始九年死。

庾纯(约240-303)
字谋甫。颍川鄢陵人。西晋大臣。仕魏为郡主簿,黄门侍郎。入晋,历中书令、河南尹,封关内侯。以丁父忧去官,起为御史中丞,转尚书。

庾亮(289-340)
字元规。颍川鄢陵人。明帝皇后兄。晋元帝司马睿为镇东将军,辟为西曹掾,功封都亭侯。明帝时,王敦叛乱,为左卫将军,领兵拒战钱凤、沈充等,以功封公。成帝即位,受遗诏辅政,为中书令,政事皆决于亮。与陶侃、祖约和宗室王司马宗等人发生矛盾。苏峻、祖约起兵讨伐,亮兵败逃附温峤。出为豫州刺史、平西将军,镇芜湖,讨平郭黝叛乱。代陶侃为江荆豫三州刺史、征西将军,率军北伐,出师受阻。咸康六年死,赠太尉,谥文康。

庾阐(?-?)
字仲初。颍川鄢陵人。东晋大臣。永昌中为西阳王司马掾,累迁尚书郎,苏峻之乱,为司空参军,峻平,以功赐爵吉阳县男,拜彭城内史。散骑侍郎,领大著作。卒谥贞。

庾冰(296-344)
字李坚。庾亮弟。东晋大臣。初征秘书郎,封都乡侯,出补吴兴内史。平苏峻乱,出补振威将军。王导死,冰代导辅政,时谓贤相。卒赠侍中、司空。

晋明穆皇后(297-328)
即庾文君。颍川鄢陵人。丞相军谘祭酒、会稽太守庾琛女。性仁慈,美姿仪,以德行见重。初为太子司马绍妃。明帝即位,立为皇后。成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咸和三年,苏峻作乱,忧郁而死。

庾翼(305-345)
字稚恭。庾亮弟。平苏峻之乱,随兄亮守石头城。以功赐爵都亭侯。授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镇武昌。竭其志能,戎政严明。在任数年,公私充实,人情怡然,为时人所称。康帝时,率众北伐,军至襄阳。永和元年,于北伐途中发病而死,谥肃。

晋废帝孝庾皇后(?-370)
即庾道怜。东晋秘书郎庾冰女。初为东海王司马奕妃,奕即位,立为皇后。废帝太和六年死。

庾楷
庾亮孙。初授侍中,代兄淮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镇历阳。司马道子惮王恭等,以王愉为江州刺史,督豫州四郡,楷怀恨,与王恭等起兵讨道子,兵败依附桓玄,为武昌太守。后惧桓玄必败,密遣使结好于司马元显,及桓玄篡权,此事泄露,被杀。

庾自直(?-618)
隋颍川(今鄢陵县)人,学者。杨广引为学士。著作佐郎。以五言诗见长。炀帝每有所作,必经他修改后才出示他人。有文集十卷。

崔知悌(?-?)
唐许州鄢陵(今鄢陵县)人。高宗朝官至中书侍郎。佐裴行俭破突厥于狼山。终户部尚书。有《法例》二卷、《骨蒸病灸方》二卷,文集二十卷。

崔知温(625-682)
唐许州鄢陵(今鄢陵县)人。悌之弟。麟德中为灵州都督府司马。州界有浑斛萨部落时常扰乱,他前后十五次上疏,请将该部落内徙。迁兰州刺史,对党项族采取怀柔政策。累官尚书左丞。

崔立(?-?)
宋河南鄢陵人。字本之。初为果州团练推官,擢大理寺丞,知安丰县、江阴军皆有政绩。迁太常少卿。能识人,韩琦布衣时,就以女儿许之。

梁廷栋(?-1636)
鄢陵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及四方援军。以兵食不足,请加赋,海内由此怨恨,又陈厘屯田、盐法、钱法、茶马、积粟五事弊。居中枢,所陈兵事多中机宜,帝甚信任。挟行私,被弹劾,赖中官得闲住。八年(1635)召以兵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次年,清兵由间道逾天寿山,克昌平,逼京师,怯懦不敢战,近畿地多残破,言官论劾,服毒死。

襄城县
傅俊(?-31)
颍川襄城人。初为县亭长,归附刘秀后拜校尉。受命率领颍川兵,常从征伐。光武即位,官拜侍中,又迁积弩将军。光武二十八将之一。死后谥威侯。

坚镡(?-50)
颍川襄城人。初为郡县吏,后从刘秀平定河北有功,拜扬化将军,封侯,从征洛阳、南阳有功,定封合肥侯。光武二十八将之一。

李膺(110-169)
字元礼。颍川襄城人。出身官宦世家。初举孝廉,后历渔阳太守、度辽将军,桓帝时任司隶校尉。反对宦官专权,受到太学生所拥戴,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被称为“天下楷模”。为名士“八俊”之一。党锢事起,被捕下狱,释放后禁锢终身。此即历史上的“党锢之祸”。灵帝初窦武执政,又起用为长乐少府,与陈蕃谋诛宦官失败,再遭禁锢。不久卒于狱中。

滑寿(?-?)
明名医。字伯仁,号樱宁生。襄城人。从师王居中学医,授《素问》、《难经》。参会张仲景等三家之长,所治病无不愈。参考《内经骨空》及《灵枢篇》所述经脉,著《十四经发挥》传世。

李敏(?-1491)
襄城人。明景泰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因蓟州粮饷途径海口,运船多沉溺,建议别开三河达苏州,以避其险,军民获利。成化中,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左副都御史、户部尚书。多建白。生平心诚重情谊,把所得禄赐,全都分给昆弟、故人。里居进,筑室紫云山麓,集书数千卷,与学者讲习。帝赐名“紫云书院”。弘治四年得疾,乞休归,未抵家卒。赠太子少保。

辛自修
襄城人。明嘉靖进士。万历六年(1578),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减均徭里甲银,增筑雄、任丘二县堤,以御滹沱水患。召为左都御史。中官张诚诬其挟仇主使。御史高维崧等不平,弹劾诚党何起鸣,帝怒,尽出弹劾起鸣者。自修不自安,乃托病辞官归。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复召为工部尚书。未任,卒。赠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