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人物

濮阳市

颛顼(?-?)
即高阳氏。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五帝之一。黄帝孙,生于若水,徙于帝丘(今濮阳市东南)。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之官,掌管民事。

跖(?-?)
春秋战国之际奴隶起义领袖,旧时被诬称为“盗跖”,传说为卫(濮阳一带)人。《孟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等书中均曾记述其事迹。曰: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商鞅(约前390-前338)
战国时卫国(今濮阳市)人。姓公孙氏,名鞅。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秦大臣。初为魏相公叔痤中庶子,痤死入秦,游说秦孝公变法图强,任左庶长。变法十年,家给人足,民勇于战。秦封之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亦称商鞅。

吕不韦(?-前235)
卫国濮阳(属河南濮阳市)人。本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巨商,在河北邯郸,遇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乃西入咸阳,游说华阳夫人,将子楚立为太子。后子楚即位,受任为相。食邑十万户,有家僮万人,号文信侯。秦王政立,其专断朝政。秦王政亲政被免相职,出居河南,再徙蜀郡(今四川成都),畏罪自杀。他曾招致游士宾客,著《吕氏春秋》。

荆轲(?-前227)
战国末刺客,卫国(今濮阳市)人。喜读书击剑,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使其刺秦王政。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荆轲带著秦叛将樊于期的头和夹有匕首的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汲黯(?-前112)
西汉濮阳人。家世为卿大夫。景帝时任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初为谒者,累迁中大夫,转东海太守,有治绩,升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学黄老之术,治务无为;好直言切谏,不能容人之过。汉武帝用兵匈奴,他主张和亲,反对对匈奴贵族进行战争。曾隐居田园数年,后任淮阳太守,终死于淮阳。

陈宫(?-198)
东郡(今河南濮阳)人。初为曹操部将,后乘操出征陶谦,后方空虚之机,策动张邈等起兵反操,迎立吕布为衮牧,几乎全占操原有区域。为吕布出谋画策,多不采用。吕布兵败,被操俘斩。

赵玭(921-978)
澶州(今河南濮阳)人。家颇富。后晋天福中,纳粟助边用,补集贤小史,调濮州司户参军。仕后周,授郢州刺史,历汝、密、泽三州刺史。宋建隆中,为宗正卿。乾德初,出为泰州刺史,旋改左监门卫大将军、判三司。性狭隘狂躁,与赵普不和,后黜为汝州牙校,卒。

唐章敬皇后(?-730)
唐濮州濮阳人。开元十三年以父罪没入掖庭,侍太子李亨,十四年生皇孙李豫。代宗即位,尊为章敬皇太后。附葬建陵。

吴涂(?-783)
唐濮州濮阳人。章敬皇后之弟。宝应间为盛王府录事参军,拜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濮阳郡公,迁鸿胪少卿,金吾将军。中初迁大将军。

吴凑(729-800)
唐濮州濮阳人。章敬皇后之弟。宝历中拜开府仪同三司,授太子詹事,封濮阳郡公,累转左金吾卫大将军。官至京兆尹。一生谨慎勤勉,奉职有方。

和斌(?-?)
宋河南濮阳人。字胜之。皇佑中,狄青南征时,斌为骑兵前锋。以奇兵出险、速战,败侬智高军,擢文思副使,权广西钤辖。后徙泾源。安南入寇,复徙广西。以团练使知宜州,迁西上阁门使知邕州。斌守边以恩信得边人心。廉洁,岭南珍物,一无所蓄。

李仕鲁(?-?)
字宗礼。明濮(今濮阳市)人。少笃学,对朱熹理学颇有研究。洪武慕其名而诏见,授职黄州同知。累官大理寺卿。提倡朱学,疏言要“崇圣学,舍异端”。帝不听,乞归里,洪武怒,赐死阶下。

董汉儒
开州(今河南濮阳)人。明万历进士。授河南推官,入为户部主事。疏陈减织造、裁滥冒诸事,朝鲜再用兵,以郎中出理饷务。历山东副使、湖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所在有名声。光宗立,官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天启初,任兵部尚书。母丧归,卒赠少保。

孙鸿烈(1932-)
土地资源和土壤学家。濮阳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1957年至1960年为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历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员、副主任、主任。中科院、国家纪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国际山地学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副院长。

濮阳县
杜暹(?-?)
唐濮州濮阳(今濮阳县)人。擢明经,补婺州参军,以清节显。开元中以监察御史屯碛西,十四年召中书门下平章事,历荆州都督长史,魏州刺史,太原尹,户、礼二部尚书,封魏县侯。

伯颜(1295-1358)
字宗道,蒙古哈剌鲁氏,世居开州濮阳县。元文学家。幼从里儒学《孝经》、《论语》,及长,善解辨答疑,从学者甚众。后以隐士被征,授翰林侍制,预修《金史》,后被列入《二十四史》,另有《子中集》传世。

南乐县
仓颉(?-?)
传为今河南南乐人。黄帝的史官,传为汉字的创造者。

张公瑾(581-630)
字弘慎,唐魏州繁水(今南乐县西北)人。隋末附王世充,后投唐,与长孙无忌等帮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以功授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随李靖经略突厥,败颉利可汗,封邹国公。卒谥襄。

李义琰(?-688)
唐魏州昌乐(今南乐县)人。麟德中为白水令,有能名,拜司刑员外郎。上元中累迁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不营私第,致仕归农。

李义琛(?-?)
唐魏州昌乐(今南乐县)人。义琰弟,擢进士,历监察御史。贞观中文成公主贡金在岐州失盗,太宗派其勘破,数日即获贼,官加七阶。历雍州长史、黎州都督,岐州刺史,有惠政,时称良吏。

一行(683-727)
唐名僧,魏州昌乐(今南乐县)人,张公瑾之孙,博览经史,尤精阴阳五行之学。译注有《大日经》。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测定一百五十余颗恒星位置,并根据南宫说等人的测量,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与梁令瓒合作制成以漏水转动的浑天铜仪,为现代时钟的雏型。制定成《大衍历》,是唐代最好的历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一行 (蒋兆和绘)


魏允贞
南乐人。字懋忠。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以治行最佳,征授御史。后任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陈时弊四事,贬官。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亲视险要。以山西地瘠民贫,力减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用减下来的银数万修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具、买马、易粟,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诏求直言,他历数辅臣赵志皋、张位罪,且疏陈时政缺失。中官张忠至开矿处,孙朝至榷税处索取无厌,他常加以制裁。卒官。天启初,追谥介肃。

魏允中
允贞弟。乡举第一名。时与无锡顾宪成、漳浦刘廷兰并为举首,有俊才,时称“三解元”。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官吏部稽勋主事、考功郎。卒官。

魏允学
允贞弟。官刑部郎中,有名声。与兄允贞、允中,被世称为“南乐三魏”。

魏广微
南乐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允贞子。由庶吉士历南京礼部侍郎。性狡无气节。魏忠贤新用事,广徵以同乡同姓暗中与之结交,遂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谄附忠贤,人称“外魏公”。杨涟等六人被逮,实他主谋。后应尚书崔景荣之请,复又上疏请宽恕涟等,乃大违忠贤意。加封致仕。卒于家,赠太傅。

铁瑛(1916-2009)
南乐人。1939年入抗大一分校学习。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团组织股股长、山东军区团政委、华东军区旅政委。参加了莱芜战役。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公安总队副政委、政委,华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要塞区政委,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政委,浙江省第四届政协主席和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浙江省顾委主任。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64年晋为少将。

白潜(1918-1982)
南乐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乐县委书记,冀鲁豫八地委、九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财贸部副部长,东北局财贸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书记。

台前县
张公艺(578-676)
唐郓州寿张(今属台前县)人。制家有方闻名于世。在他主持下,形成了一个九世同居的大家庭。唐高宗巡泰山时路经寿张,亲访其家问以治家之方,他写了一百个“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

清丰县
京房(前77-前37)
西汉东郡顿丘(今清丰县西南)人,字君明。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创始人,律学家。初为郎,元帝时立为博士。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宣扬“天人感应”说。共著书十四种,现仅存《京氏易传》三卷。

乐进(?-218)
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初为曹操帐下吏,从征吕布、张绣、刘备、袁绍、袁尚、袁谭,多立战功,迁官至折冲将军,为曹操部下主要将领。相继镇守襄阳、合肥,进官右将军。卒后谥威侯。

李崇(455-525)
字继长,顿丘(今清丰县)人,北魏大臣。十四岁袭爵陈留公,仕北魏,官至骠骑大将军。为人练达有谋略,然贪财好物,与元融陪灵太后巡视仓库,令其任背布绢,负走归已,二人背负过多,李崇颠扑伤腰,元融损脚。卒于相州刺史之任。

李平(?-516)
字昙定,顿丘(今清丰县)人,北魏大臣。有文才,甚受孝文帝器重。任长乐太守,行河南尹,封武邑郡公。战败南朝梁军,迁尚书右仆射。

李世哲(?-524)
顿丘(今清丰郡)人,北魏大臣。性情轻率,生活豪奢,巧于事人,善行贿赂,世称“李锥”。少随父李崇征战,曾任三关别将大破南朝梁军。任相州刺史,为民大患。

赵延进(927-999)
顿丘(今清丰县)人,宋大将。后汉末,官至濠州兵马钤辖。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辽人扰边,三战大捷,以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卒赠右武卫上将军。

晁迥(951-1034)
字明远。澶州清丰人。宋大臣。初为大理评事、殿中丞。迁太常丞。真宗即位,擢刑部侍郎。出使契丹,归国写《北庭记》,迁礼部尚书,进太子少傅。天圣中,告老。好学,通释老儒。历官处事,未尝挟情害物。终年八十四,谥文元。

晁宗悫(975-1040)
字世良。河南清丰人。宋大臣。晁迥子,荫授官秘书省校书郎。迁集贤校理,兼注释御集检阅官。仁宗立,官至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权知开封府,以善辨雪疑案而闻名。天圣中,奏请减上供,垦闲田,择狱官,令监司举县令。元昊攻宋,宗悫安抚陕西,与夏竦议攻守策,拜参知政事。以疾求解职,除资政殿学士、给事中。旋卒,赠工部尚书,谥文庄。

范县
王观(?-?)
三国魏大臣。字伟合,东郡廪丘(今范县东南)人。孤贫励志,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等地令,政绩显著。屡迁至司空,进封阳乡侯。

吕僧珍(454-511)
字元瑜,东平范(今范县)人。梁朝大将。仕南朝齐,累官至领军将军。办公事绕家门而行,结交萧衍,收养勇士,助萧衍建梁。拜冠军将军,封平固县侯。位高宠厚,恭谨谦退。

王仙芝(?-878)
濮州(今范县南)人。唐末农民义军领袖。本为盐贩,乾符元年聚众于长垣起义,率众攻克曹、濮二州,众至数万。黄巢举兵响应,与之合兵,转战于山东、河南、湖北一带。后在黄梅为宋威所败。

张直
张昭父。唐末黄巢起义,直年幼避居河朔,既冠,以其父楚平不知所在,乃自秦至蜀,徙步乞食,寻父十余年,仍不能得,发丧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以书币邀请直为宾职。师范仕后梁,直即北归,以《周易》、《春秋》授徙,学者自远而来求学。

张昭(894-972)
河南范县人,字潜夫,大臣。昭能通上下数千年历史,注有《十代兴亡论》。历仕后唐、晋、汉、周四朝要职。后唐时,拜尚书右丞,知贡举。后汉初,为吏部侍郎,加检校礼部尚书,封舒国公。入宋,为吏部尚书,进封郑国公。博学通艺,书无不览,兼晓天文、卜相、兵法、释老之说。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著有《嘉善集》、《名臣事迹》诸书。

李仕鲁
濮(今山东范县南)人。聪明好学,闭门读书三年不问户外事。得知鄱阳朱公迁有宋朱熹传,前往求教,尽受朱熹之学。洪武中,被推举,授任黄州同知。以治行闻名。十四年(1381)任大理寺卿。性刚介,他欲推行朱熹理学,见自己建议不被采纳用,遂在帝面前请归田里,并置朝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打死阶下。

段君毅(1910-2004)
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人。1935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曾任中共北平市西城区委书记、太西特委书记,冀鲁豫行署主任、第二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中共鄂豫区委书记、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司令兼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中顾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