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名胜古迹

新乡市

大观圣作碑
在新乡市红旗区南院。立于北宋大观二年至宣和三年(1108-1121)间。碑高4.47米,宽1.24米。碑额上部及两侧雕二龙戏珠。碑体高大,刻工精细,碑文为宋徽宗撰书。额上“大观圣作之碑”六字,为蔡京所题。宋代书法取法于唐人,而又有所创新,具有独特风格。徽宗所创的瘦金体,在宋代书法流派中又别具一格。碑文共1007字。

东岳庙
在新乡市东关。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年)建。宋、金、元、明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大殿、拜殿及门楼等,皆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筑最为壮丽,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覆盖。殿正面的明间阑额正中,悬挂“东岳齐天”的金字牌匾一方,字迹苍劲有力。殿内金柱通体浮雕盘龙,刻工精湛。整个建筑物造型宏伟壮观,梁架结构严谨。

留庄营戏楼
在新乡市东郊约5公里留庄营村内。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面阔3间,进深2间,台高1.25米,台上戏楼高6.5米。戏楼系硬山卷棚顶,上覆以灰筒板瓦,正面檐下立4根石柱,柱高3米多,呈八角形,正面磨光,各书对联一幅,两边柱对联为“律吕调和依然是高山流水,宫商迭奏好像是白雪阳春”。据传说,图纸自亳州(今属安徽)取样设计,素有“河北三府数第一”之美称。戏楼规模宏大,式样别致。

潞简王墓
在新乡市北1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墓地依山坐岭,俯瞰卫水平原,丘岭夹峙,泉壑幽深。潞简王朱翊鏐(1568-1614)系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同母弟。陵墓分东西两部。东为潞王墓,西为次妃赵氏墓,两墓左右并列,坐北向南,建筑布局大体相同,占地11万平方米。墓区前有二龙戏珠为主体的石坊,两侧有浮雕云龙的石华表。神道两旁排列有狮子、狻猊、角端、麒麟、骆驼、象、羊、马等石兽14对,栩栩如生。另有石翁仲两对,雕刻极精。墓区的明楼、宝城等建筑都与明皇陵相同。周围建有用条石砌筑的城墙,高6米。陵墓正门为高大的城楼,高10.3米,琉璃瓦覆盖,下设3个门洞。明楼不存,径尺楷书“敕封潞简王之墓”石碑尚好。

卫辉市
徐氏家祠
在卫辉市区内贡院街。是徐世昌的家祠。徐世昌曾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后任总统。祠建于民国初年,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有左右两门和影壁、石坊。石坊雕刻精美,坊额题;“东海世家”四大字。影壁中有一圆形嘉禾图案,为北洋军阀授予徐世昌之勋章图形。正殿进深5间,全部彩用嘉禾图案,雕刻精美。正殿为一花园。古柏古槐,苍翠挺拔。1915年,宣统皇帝溥仪曾来此庆贺祠堂落成。

镇国塔
在卫辉市东南部。又称灵应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塔为砖砌七级六角形。高33米,直径8.7米。第一层南北各辟一券门,高2.02米,宽0.85米。门楣下各镶嵌石碣一方,北门书“护国保民”,南门书“灵应塔”,均为篆书。由第二层至第七层每边各辟一窗。绕塔心室砌有螺旋形塔道。

比干墓庙
在卫辉市区北7.5公里处。因强谏,被纣王剖心后,葬于此。后人为其建墓修庙。据清乾隆《汲县县志》记载,其墓为周武王所封,北魏孝文帝时因墓立庙。庙占地百亩,规模宏伟,并保存宋、元、明、清历代碑刻64座。其中著名的,有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刻石(宋代重刻)和陈宣帝祭比干文、唐太宗赠殷太师比干诏、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祭文碑(元代重刻)及乾隆御碑等。比干墓占地约20亩,冢高20余米。其间有古柏数百棵,树形奇特,蔚为壮观。

香泉寺
在卫辉市西北17.5公里的霖落山上。因寺近香泉而得名。寺周林木苍翠,泉水四季飞流。相传寺为战国时魏安厘王的离宫,隋大业五年(609年)建为寺院,后经多次修建。分东西两寺。西寺石壁刻有许多座佛像,其中一佛,每当雨季,泉水自佛脐孔涌出,还有千佛碑、千佛洞石窟、尊胜经塔、经幢等建筑。

辉县市
善济塔
在辉县市区内县政府后院天王寺旧址上。创建于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塔曾经12次地震,仍巍然屹立。为七级六角形砖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高24.4米,通体嵌砌青砖浮雕。塔为仿宋建筑,又吸取喇嘛塔的建筑艺术。

白云寺
在辉县市区西25公里太行山麓。建于唐代,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后改今名。清代屡加修葺。周围群山环峙。寺内依山建筑殿宇,参差错落。单檐悬山大殿5间,似为明末建筑,其他殿宇廊庑,多为清代建筑。寺后有石塔,堪称元代石雕艺术的佳作。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汇为一池,引灌寺田。泉旁建地藏殿,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水色黯黑,其深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竹木荫合,盛夏不见日色。

百泉
在辉县市区西北2.5公里苏门山南麓。因泉眼众多,故名。泉水清澈,水涌如珠。据文献记载,百泉之名,商周已有。此后历代续有开拓,泉水注入卫水,故有卫源之称。隋代在此始建卫源庙,以后续建殿阁亭台,水榭石桥。历代不少文人学士在此隐居、游览,留有许多遗迹。其中以晋人孙登隐居处啸台、宋代理学家邵雍故址安乐窝、元人耶律楚材住地梅溪、明人彭了凡葬地饿夫墓及邵雍、许衡和孙奇逢等人讲学的百泉书院最为著名。

邵雍祠
在苏门山下百泉村。俗称邵夫子祠。明成化六年(1470年)建。邵雍(1011-1077),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辉县市)。北宋理学家,屡授官不赴,晚年迁居洛阳,死后葬于嵩县新店镇紫荆山。后被宋哲宗谥号康节。曾在辉县苏门山长期讲学,著书立说,建有太极书院(亦名百泉书院)。

百泉碑廊
在百泉卫源庙东侧。1973年建。历代名人学士在此吟诗作文,刻碑题铭,留下了350余块碑刻。最早的有北魏石刻造像,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的碑记和诗画碑。书法上篆、隶、真、行、草无所不有。北魏的佛教石刻造像为景明二年(501年)所刻,由整块石头雕成,高214米,像一片巨大的莲瓣。

新乡县
毛泽东主席视察七里营记念馆
在新乡县八柳树村。

辽大将肖银宗饮马坑遗址
在新乡县八柳树村。

西汉获嘉故城遗址
在新乡县张故城村东。

汉越王赵佗墓
在新乡县张故城村东。

三国袁绍墓
在新乡县张故城村南。

明二尚书墓
在新乡县定国村。

络丝潭
在新乡县。

李大召遗址
在新乡县。

龙山文化遗址
在新乡县大召营。(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黄河故道汉堤
在新乡县。

获嘉县
同盟山遗址
在获嘉县城东3公里。相传武王伐纣时,曾与八百诸侯在此会盟。现仍有太公阅兵台和饮马池遗址。遗址中发现有大量陶片、石器等。属新石器时代龙山及商、周文化遗址。同盟山上建有武王庙一座,始建年代不详,明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清康熙、道光重修。现存有山门、拜殿、大殿、后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等,并有历史碑刻10余通、唐槐1株。同盟山现高7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0米。相传为周武王伐纣,诸侯之兵臼土所筑。

周武王庙
在获嘉县。

齐州故城
在获嘉县张巨乡。

“马号碑”
在获嘉县亢村。系明嘉靖礼部尚书夏言所书渡河词碑。

晋“竹林七贤”刘伶墓
在获嘉县刘固堤村。

原阳县
博浪沙
在原阳县城东关。为汉初大臣张良(?-前186)击秦始皇处旧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治今原阳东南)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又据《汉书·张良传》载:“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狼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博浪沙现存一通清康熙二年(1663年)镌刻的石碑,上书“古博浪沙”四字,碑高2.35米,宽0.75米。

长垣县
春秋桂陵之战遗址
在长垣县王堤村。

学堂岗圣庙
在长垣县。

古蒲城遗址
在长垣县城关镇。

苏坟遗址
在长垣县张寨乡。

封丘县
陈桥驿
在封丘县东南陈桥镇。是赵匡胤发动兵变的地方。赵匡胤佐后周世宗柴荣有战功,被授为殿前都点检,统帅禁军。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柴荣死后,其子柴宗继位,年仅7岁。次年初,辽与北汉合兵南侵,赵匡胤回师开封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王朝。陈桥驿的“宋太祖黄袍加身殿”,原为五代时的东岳庙,早毁,清代重建,雕梁画栋,红墙绿瓦,滚龙盘脊,金碧辉煌。有古槐一株,树围5.4米,传赵匡胤曾在此系马,故名“系马槐”。树前有“系马碑”,右侧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碑。

东岳庙大殿
在封丘县陈桥乡。

赵匡胤系马槐
在封丘县陈桥乡。

延津县
陈玉成墓
在延津县西教场。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将领。21岁成为太平天国的军事统帅,屡败清军。封英王。后因叛徒苗沛霖出卖被浮,坚贞不屈,1862年6月4日在押送北京途中,被清政府杀害于延津教场。1958年延津县人民在他当年就义埋葬的地方竖立了“太平天国英雄陈玉成墓碑”。

明吏部天官李戴坟
在延津县。

万寿塔
在延津县。

元书法家赵孟頫长明灯记碑
在延津县。

酸枣阁
在延津县石婆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