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区名胜古迹

宣武区
报国寺
在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建于辽,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年)因周太后之弟吉祥在此出家,重修旧寺,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寺西院为顾处士祠,祠祀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系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何绍基、张穆等人集资修建。顾炎武在京时曾在此居住。

天宁寺塔*
在宣武区广安门外。北魏孝文帝时建寺,初名光林寺,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寺。元末寺毁于兵火,明重建寺院,宣德时改称天宁寺。现存殿宇为清代重修。塔为辽天庆九年(1119年)建,砖砌实心十八角十三层密檐式,通高57.8米。

牛街清真寺*
在宣武区牛街。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辽统和十四年(996年)建,明正统七年(1142年)和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时重修,主要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碑亭等。邦克楼为重檐歇山方亭建筑,前身为宋元时修建的尊经阁。望月楼平面呈六角形,是伊斯兰教寺庙中特有的建筑。此寺建筑上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其细部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建筑的装饰风格,如梁柱间用尖拱形,天花梁柱彩画用阿拉伯图案等。寺内保存有一批重要文物和碑刻,其中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和二十年的两块阿拉伯文墓碑,及明弘治九年(1496年)用汉阿两种文字刻的《敕赐礼拜寺记》碑。

先农坛
在宣武区永定门大街西。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神的处所。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坛为砖石砌成,方形一层,长宽各约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各八级。坛北有正殿5间,供奉先农神牌位。

琉璃厂
在宣武区和平门外。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因有“琉璃厂”之称。清初古董商开始在此经营,乾隆时(1736-1795)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及中国书店和文物商店的许多门市部如文奎堂、邃雅斋、庆云堂等先后在此设立。过去,书家、名士如何绍基、陆润庠、康有为、华世奎、翁同和、梁启超、沈尹默等都曾为书铺、文物店题写牌匾。

松筠庵
宣武区达智桥胡同。为明嘉靖时杨椒山(继盛)的故宅,祠内有谏草亭,杨两次批评朝政的谏言草稿,都刻在亭内石碑上。

法源寺
在宣武区法源寺后街。是市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名刹。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建成,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改名顺天寺,明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修葺,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用今名。悯忠台存有历代原藏石刻、经幢等,以唐《无垢净光宝塔颂》、辽《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最为重要。法源寺在历史上是一座名刹,宋钦宗被掳曾囚居寺内,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曾作策试女真进士的考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谢枋得被拘在此绝食身亡,清时则以花木幽胜著称。1955年重修,现为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

陶然亭公园
在宣武区西南隅。因陶然亭而得名。辽时为京都郊壤。元代在此修寺建庙,明清时曾辟为窑厂。陶然亭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初名江亭。悬挂在山门内檐下的金字木匾上“陶然”二字系江藻遗墨,取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清末后,渐趋荒芜。1952年又全面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