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北京(2)

北京的春天

建设中的东郊劲松新住宅区。

为了改善北京市的蔬菜供应,郊区人民公社增建的塑料棚菜温室。

电视机是北京市民十分想要得到的商品,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公司出品的电视机超过了前年的总产量。

北京烤鸭店新楼落成了,使这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饭店面目一新。

曹雪芹遗物的发现

曹雪芹在佚著中有两次谈到的塑像,是他的徒弟德荣为他塑的。大致都是说,第四、第七次塑得哪里好、哪里坏,最后认为第七次面部神情较好,惜下半身短了些,现在保留下来的就是第七次塑像。

友人所刻并赠曹雪芹的扇骨,上款署有“芹溪尊兄大人正之”字样。原扇是画家黄胄同志收藏。

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曹雪芹迁居北京西北郊城子山脚下的白家疃,这是现在仍存的用四块巨石组成的石桥。

曹雪芹佚著中有关于风筝制作方法的记述和彩图,这些是根据他的原图复制的部分风筝。

城子山远眺。敦诚在他的诗作中,以“日望西山餐暮霞”描述了曹雪芹在白家疃故居的自然环境。

曹雪芹佚著中,有一段论光与绘画关系的残文。他认为过去画家往往忽略这点。以致画人物在室内和室外无别,下雨和晴天也无大不同。这是曹雪芹用以例示光与画的关系的乌金翅彩图的摹本。

友人赠曹雪芹的一对书箱。

吴恩裕教授和曹雪芹书箱的收藏者张行同志,在一起研究书箱上的有关文字。

两只书箱面板上刻着兰石和题诗。(1)

(2)

其中一书箱面板背面上有曹雪芹手书的五条目录和曹雪芹续妻的亲笔悼亡诗。

曹雪芹手书《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双钩摹本。

曹雪芹于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在敦敏家见过“宋人李龙眠”的《如意平安图》,并断为元人伪讬之作。1965年在香港报纸上刊出,内容与敦敏所述完全相符,这可证明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的真实性。

现在还保存曹雪芹讲织锦的残文,其中描绘的织机,说“提花”工人蹲于提花板上,这正是乾隆时的操作方法。到嘉庆年代(1796-1820年)工人就变成坐在提花板上了。这可证曹雪芹讲织锦部分文字的真实性,而在南京这种织机至今还用于外贸生产。

“面人郎”和他的后代

“面人郎”本名叫郎绍安,是滿族镶红旗人,今年七十岁了。

“面人郎”郎绍安向记者介绍他早年的作品。

“面人郎”向他的后代传授捏制面人的技艺。

郎志丽在捏面人。她是“面人郎”的女儿。

《穆桂英挂帅》。

拔萝卜。

面人就是这样捏出来的:揉面……

人头捏好后安头花……

花篮的竹纹用小篦梳压出来的……

……最后给花篮打蝴蝶结。

《惜春作画》

京剧《霸王别姬》中的楚霸王项羽。

古典小说《红楼梦》故事“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

蝈蝈和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