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人物

阜阳市

伍奢(? -前522)
乾溪(安徽阜阳市阜阳、利辛二县交界处的伍名集)人。伍子胥之父。春秋后期楚国大夫。

伍子胥(?-前484)
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其父伍奢因直谏连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子胥立志报仇,出昭关(安徽含山县境),渡长江投奔吴国,助阖闾夺取王位。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与孙武共佐阖闾,西破强楚,攻入郢都(湖北江陵县)掘楚平王墓,鞭尸报仇。后因直谏渐被疏远,又遭大臣伯嚭谗毁,由吴王夫差赐剑自尽。

李谷(903-960)
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举进士。历仕后晋、汉。后周显德初,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进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因疾累表请致仕,不允,每遇军国大事,命使至邸,访以政事。恭帝即位,进封赵国公。宋太祖即位,遣使赐器币。谷容貌魁伟,宽厚待人,善于谈论,言多诣理,见人有难必救,尤好提拔寒士,多至显位。卒,赠侍中。

任忠
南朝梁、陈时人。祖籍汝阴(今安徽阜阳)。善骑射,侯景之乱时,聚乡里数百人起兵,侯景乱平,授荡寇将军。入陈,历为安湘太守、右军将军。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封安复县侯,迁霍州刺史。后主即位,入为领军将军,改封梁信郡公。隋军渡江,降于隋将韩擒虎,引隋军自南掖门攻入建康。陈亡,入长安,隋授开府同三司。

陈山提
颍川(今安徽阜阳)人。初为尔朱兆奴仆,后转事高欢。至齐后主时为天府,东兖州刺史、射阳王。齐亡入周,为大将军,封郡公。宣帝时,因女立为皇后,进封鄅国公。

常秩(1019-1077)
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举进士不中,居里巷,以经术著称。仁宗、英宗、神宗时,屡召为官,皆辞。王安石变法,秩闻之称赞,一召即起,历右正言、直舍人院、判太常寺、宝文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等。卒,赠右谏议大夫。

张鹤鸣(1551-1635)
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万历进士。由历城知县升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以讨擒老蜡鸡,威名甚著,迁兵部左侍郎。天启初,升兵部尚书。督师辽东,筹办调解熊廷弼与巡抚王化贞不和,致使边疆事大坏。廷议经、抚去留,他主撤廷弼,专任化贞。议上,化贞已弃广宁逃遁,鹤鸣惧罪,自请行边,至使无所筹划,被弹劾,谢病归。时魏忠贤势大,起用他为南京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军务。庄烈帝嗣位,被弹劾,求归。农民起义军攻陷颍州,被杀。

张鹤腾
鹤鸣弟。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官云南副使,声誉过其兄。崇祯八年(1635)农民起义军陷颍州,被杀。

刘福通(?-1363)
颍州(安徽阜阳市)人。元末红巾军大起义领袖。家巨富,武举出身。追随韩山童在颍上起义。事泄,韩山童被杀,逃回颍州。后再次起义,参加者以红巾裹头,号红巾军。众至十万余。十五年二月,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至亳州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建都亳州。自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丞相,掌国政。勇悍善战,多次向元军发动进攻和远征。十七年,分兵三路攻伐:一路逼近大都,一路攻下上都,自率一军夺取汴梁(河南开封市),定为国都。因兵力分散,遭元军各个击破。十九年,汴梁失守,护小明王退保安丰(安徽寿县南)。二十三年,张士诚军陷安丰,兵败牺牲。

界首市
郭其昌(1866-1903)
安徽太和(今安徽界首)人。性豪爽,广结交,自幼习文练武。十八岁中武举。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马铁通赴京参加会试,目睹清廷政治腐败,而放弃功名回乡。经过年余奔波,组织哥老会,提出“反清驱洋,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绥靖天下,保护百姓,平等相处,安居乐业”口号。次年,三月初三,会首在界首集聚议,被公推为总督。不几月,会众达数万人。十九年,策画刺杀知县夺取太和县城不果。叛徒告密,郭其昌在率众迎击清军中负伤受缚,被革去武举功名,判刑二十年。在狱中仍暗中指挥部下,在安庆及长江两岸等地,又发展会员数万人,准备第二次起事。由于泄密,暴动之夜被绞死在狱中。

临泉县
养由基(?-?)
临泉县城东15公里杨桥集人。有“神箭”之称,号“养一箭”。春秋时楚国大将。楚共王时,晋兵攻郑,楚出兵接郑,与晋军遇于鄢陵。战斗中晋将魏琦射伤共王眼,共王恨之入骨,予养由基箭两支,命射魏琦。他一箭即将魏琦射死,将另一箭缴还共王复命,于是“养一箭”名震一时。“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成语,均出于养由基事。

察罕帖木儿(?-1362)
字廷瑞。系出北庭,曾祖阔阔台随蒙古军入河南,遂为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西)人。红巾军起义爆发后,至正十二年(1352)组织地主武装“义兵”,与李思齐攻陷罗山,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后在今河南、陕西、山西等地镇压红巾农民起义军。官至陕西行省右丞、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十九年(1359)攻破刘福通宋政权都城汴梁。升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二十一年进攻山东红巾军,招降田丰、王士诚,攻陷冠州、东昌,取东平、济宁,占领济南等地,又升任中书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曾欲招降朱元璋。二十二年(1362)被降将田丰、王士诚用计引他观营垒后所刺杀。

扩廓帖木儿(?-1375)
即王保保。察罕帖木儿之甥,自幼被养为子。察罕被刺后,他代领其军,为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攻陷益都(今山东青州),俘红巾军守将陈猱头,又杀田丰、王士诚,驻兵河南。二十三年(1363)皇太子与元顺帝发生矛盾,他为皇太子外援,与依附于顺帝的孛罗帖木儿交战,相持不下。二十四年孛罗入朝为相,皇太子奔太原。次年,他进兵大都,孛罗被杀,他为左丞相,总天下兵马,进驻洒南。部将貊高、关保抗命不从,双方交战不已。二十八年(1368)大明兵北定中原,他奉命自河北南下抵抗明军,败退太原。明兵迫近京城,元顺帝北逃。明兵至太原时,他弃城逃遁,奔向甘肃。

周子健(1914-2003)
临泉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7年赴延安,先后入抗大、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处处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局长、副部长、部长,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省长,中共安徽省委代理第一书记。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颖上县
管仲(?-前645)
颖上人。名夷吾,字仲。出身微贱,与鲍叔牙是挚友,自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后由鲍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兹称“仲父”。治齐四十年,力行改革。对内举贤任能,发展工商渔盐冶铁,寓兵于民,扩大兵源。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甘罗(?-?)
楚国下蔡(今安微颖上)人。著名神童。甘罗十二岁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侍官,时值燕赵不睦,秦遣使去燕,原定联燕攻赵,以扩河间地。甘罗自请出使赵国,以能言善辩,说动赵王“自割五城”给秦,再联秦攻燕。后赵发兵攻取燕上谷三十城,又献十一城给秦,秦不费一兵一卒,竟获大片土地。秦始皇嘉其功,拜上卿。

阜南县
吕蒙(178-219)
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三国时孙吴重要将领、军事家。初依孙权部将邓当,受权赏识。当死,代统其众。多次征战有功,历拜平北都尉、虎威将军。鲁肃死,代领其军,乘关羽围樊城之际,袭占江陵,孙吴自此据有荆州之地。为吴国巩固和拓展江东地盘,与曹魏、刘蜀鼎立天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官至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不久病卒。

聂鹤亭(1905-1971)
安徽阜阳(阜南县)人。1926年入武昌叶挺独立团三连当排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9年任红四军军部参谋、参谋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局局长、军委参谋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松江军区司令员、辽北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太和县
范滂(137-169)
汝南细阳(安徽太和县)人。东汉名士“八顾”之一。初举孝廉,官至光禄主事。后任汝南郡功曹。主张消除阉宦,改良朝政,提倡名节,制止颓风。宦官与郡中权势者怨之,囚于狱。后得尚书霍諝等人助,获释归里,汝南、南阳士大夫欢迎者以千计。东汉建宁二年(169年),大诛党人,诏领急捕入狱。赴刑中,路人无不流涕。

吕范(?-228)
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少为县吏,后避乱寿春,率私客百余人归附孙策。从征江东各割据势力,拜征虏中郎将。孙权时破击魏军有功,历迁平南将军、建威将军。官至大司马。

刘之协(1740-1800)
颖州府太和人。清白莲教首领。初,白莲教支派(混元教)首领刘松在皖北、豫东秘密活动,刘之协作为教徒予以协助。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刘松谋于鹿邑起兵事泄,被捕。刘之协继任教首,秘密宣传反清复明,倡言“劫莲将至,大明复兴”。五十八年谋举义旗,被清廷侦获,刘松处死,刘之协在解送途中逃脱。嘉庆元年(1795年),利用新老皇帝将交替时机起事,川、楚白莲教徒提出“官逼民反”口号,于枝江、宜都、襄阳等地相继起义,均遥尊刘之协为天王。嘉庆五年(1800年)六月,在从汝州返叶县途中被捕。

徐广缙(1786-1858)
太和县人。清嘉庆进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擢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拒英国入侵广州城,清廷赏其世袭一等子爵。咸丰二年(1852年),以平定罗镜民变,加太子太保;同年秋,以钦差大臣名义署理两湖总督,驰赴湖南,阻止太平军北上。因太平军攻占武昌,被革职拿问。次年赦出,后随胜保办理豫皖军务,因功又授四品卿衔。卒后追复总督原官。

郭汝霖(1921-)
太和人。空军军校第十四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空军中队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空军联队长空军军官学校校长,空军总部参谋长,台湾警备副总司令,空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参谋总部副参谋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