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人物

安庆市

张友鸾(1904-1990)
安庆人。北京平民大学肄业。曾任《世界日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总编辑。曾创办《南京早报》,并任社长。与张恨水合办《南京人报》,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1946年自办《南京人报》,任总经理。1953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著有小说《白门秋柳记》、《秦淮粉墨图》。

江福利(1909-1984)
林学家。安徽安庆人。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森林系。曾任黑龙江省立农业学校教务主任。中央林业实验所华北林业试验场场长、技正。建国后,历任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林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林学会第一、三、四届理事和第二届常务理事。是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叶笃义(1912-2004)
安庆人。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政治系。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民盟第五届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六届中央副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舒绣文(1915-1969)
话剧、电影女演员。安庆人。曾任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上海艺华影片公司、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中国万岁剧团演员。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曾在话剧《天国春秋》、《北京人》、《关汉卿》、《骆驼祥子》,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女司机》中扮演主要角色。

桐城市
范增(前277-前204)
秦末鄛(安徽桐城市)人。亦作范曾。项羽谋士。布衣出身。从项梁,献策立楚国后代以号召天下。项羽尊为亚父。刘邦占咸阳,屡劝项羽进关,消灭刘邦,夺取天下。项羽按兵未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下手,项羽犹豫,终招致刘邦脱逃。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夺其兵权。范增料定项羽必败,愤然归里。未至彭城,病卒途中。

阮鹗
桐城人。明嘉靖时官浙江提学副使。时倭寇逼近杭州,他开城纳乡民避难。因阿附赵文华、胡宗宪得提升为右佥都御史、浙江、福建巡抚。初不主张抚寇,自桐乡被围,惧甚,乃主抚。寇犯福州,他搜刮民财巨万,贿赂倭寇罗绮、金花及库银数万,又派遣舰六艘,使其载走。御史宗仪望等交章弹劾,黜为民。

齐之鸾
桐城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谏授中官马永成家官,又谏帝南巡,力白王守仁诬,请蠲田租、停工役、宽拖欠赋税。世宗时,官山东副使、河南按察使。曾上疏言政。弹劾许泰及兵部尚书王宪。被中伤,贬职。宁夏饥民采蓬子为食,他之取二包,一进于帝,一贻阁臣。且言时事可忧者三,可惜者四,语极肯切。监督管理修长城,人称其能。卒官。

余珊
桐城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行人,升御史。疏陈弊政,极指义子、西僧之谬。巡盐长芦,揭发中官奸利事,反为中官所诬,贬安陆判官。世宗时,历官广东副使、四川按察使。嘉靖四年(1525)应诏陈十渐,一万四千言,词甚剀切。居官有威惠。

张淳
桐城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永康知县。善断诉讼。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擒巨盗卢十八。捐俸,救活贫女无数。以治行第一,升礼部主事、郎中、浙江副使。官终陕西布政使。

马孟祯
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1596)进士。授分宜知县。升御史。多论劾。曾建议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四十二年,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云昌等,因言论得罪当权者,被抑制不得入选。孟祯不平,具疏论奏。当时三党势力很大,忌他傥直,调广东副使,托病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魏忠贤专权,革职。崇祯初,复官。恨赵世卿抑制自己,刚上任即上疏弹劾世卿,人以为他狭隘。

方震孺
桐城人。移家寿州。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由沙县知县入为御史。熹宗立,逆党魏忠贤内结客氏。震孺疏陈三朝艰危,又陈《拔本塞源论》,直声震朝廷,得罪魏忠贤。因建言辽阳事,命他巡按辽东,监纪军事,有保全山海关功。被魏忠贤党徐大化弹劾,罢官归。忠贤兴大狱,双弹劾他赃私,定为大罪,关押在狱。庄烈帝嗣位,释放还,累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福王立南京,即日拜疏勒王。马士英,阮大铖畏惧他,敕还镇,郁郁忧愤卒。

方孔炤
桐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时,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八战八捷。时熊文灿纳张献忠降,安置谷城。他条上八议,言主抚误,帝不听,后果反。杨嗣昌以抚议异己,又畏其言中,遂因他事奏劾,逮下诏狱。子以智伏阙讼父冤,得减死戍绍兴。后复官。京师陷,南逃。马、阮乱政,归隐十余年死。

孙晋(?-1654)
桐城人。出身贫寒,聪敏早慧。明天启进士。以疏劾大学士温体仁任用私人、典试乱祖制一案被谪。后复起为给谏。崇祯七年(1634年),被魏忠贤阉党贿吏部妄图翻案,他坚决抵制,使阉党未逞。累迁大理寺卿。并将正直大臣刘宗周、金光宸、黄得功等救出冤狱。荐史可法于吏部。不久以兵部侍郎出督宣(宣府镇,河北宣化县)、大(大月镇,山西大同市),后以疾乞归,节余响银十余万两,丝毫未动。南明立,他至金陵。马士英兴大狱,大肆搜捕党人,被视为党魁,避归故里。清朝建立,逼他出仕,不从,遂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直至老终。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号曼公。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翌年入进士第。明亡后隐居岭南,参加“复社”抗清活动。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入桂林府,方以智去昭平仙回山“披缁为僧”。其后去梧州云盖寺。康熙三年(1664年),应庐陵县令于藻的邀请,去吉安青原山净居寺住持。方以智知识渊博,对哲学、历史、文学、地理、物理、生物、天文、医学、音韵无不精研。著作现存有二十八种。

张英(1637-1708)
桐城人。清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十六年,帝选儒臣置左右,置南书房,张英入选。康熙帝每日听政之后,即适懋勤殿与词臣讲论经义,张英常晨入暮归,得到康熙帝器重,特赐第西安门内,开创词臣赐居禁城之先例。康熙帝每巡行四方,必命张英侍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后迁工部尚书。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十年冬,辞官归乡,择居桐城龙眠山中凡七年。卒,谥文端。雍正时追赠太子太傅。乾隆时加赠太傅。

戴名世(1653-1713)
安徽桐城人。出身寒微,自称“仆天地间一穷人也”。先是课徒自给,游历各地,卖文为生。初曾任补正蓝旗教习,授知县,随之广游燕、赵、齐、鲁、河洛之间十七年。后归桐城南山庄隐逸。留心明代史事,访问遗老,考订野史。康熙四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一甲第二。五十七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恃才放荡,私刻文集。二年后,所著《南山集》中有用明末三王年号及引用方孝标《滇黔纪闻》内容,被都御史赵申乔弹劾。兴大狱,又两年以“大逆罪”被杀,连坐者达数百人,为清初著名的“南山集文字狱案”。

方苞(1668-1749)
字灵皋。安庆府桐城人。清代古文桐城派创始人。自幼聪颖。康熙进士。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南山集》案发,被牵连下狱,判死罪。幸得李光地营救,康熙帝亦素知其文才,朱批“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免死罪,削籍,编入汉军旗,以白衣召直南书房。后被赦,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宦海三十年,历康、雍、乾三朝。所作文章,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属,为学以宋儒为宗,大抵本程、朱学说。

张廷玉(1672-1755)
桐城人。清大学士张英次子。清康熙进士。历任检讨官,刑部、吏部侍郎,礼部、户部尚书,文渊阁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雍正八年(1730年)朝廷设军机处,受命为军机大臣,许多规制均出其手。乾隆继位,赐子爵,旋迁伯爵,加太保。皇帝每出京巡幸,皆留京总理事务。乾隆十三年(1748年)致仕,前后居官达五十年。

方世儁(?-1769)
安徽桐城人。乾隆早期进士。历官太仆寺少卿、陕西布政使、贵州巡抚。乾隆三十四年,被参劾婪索属员,得银六千两,论罪被杀。

方维甸(?-1815)
安徽桐城人。总督方观承之子。乾隆后期进士。历官太常寺少卿,陕西巡抚,闽浙、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乾隆中,先后从福康安参加台湾、廓尔喀之役。嘉庆间,治陕西军务,平宁陕兵变,办理善后。筹措台湾屯、民、商务章程,察治盐政积弊。嘉庆二十年卒。赠太子少保。

汪志伊(?-1818)
安徽桐城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荒政辑要》,增设苏州正谊书院,颇多政绩。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革职永不叙用。次年卒。

方东树(1772-1851)
安庆府桐城人。清桐城派重要学者,少年好学,才思敏捷,年稍长,拜桐城派大家姚鼐为师,博览经史百家,尤喜程朱理学。多次科举考试不第,遂离家云游,先后到庐州、亳州、宿松、廉州、龙州等地讲学,著书立说。四十八岁时到广东,寓于两广总督阮元所辟“学海堂”,潜心宋儒理学研究。著有《匡民正俗对》,陈述禁吸鸦片烟道理。鸦片战争起,又写《病榻罪言》,论述自强治夷之策。

戴均衡(1814-1855)
安庆府桐城人。与方苞、戴名世、姚鼐、方东树等人号称“桐城八家”。少嗜学,有才气。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人。时与曾国藩结交为友,游京师,屡向皇帝条陈当世利病。后归里,锐志为学。曾参加平定太平天国之役。后抑郁得疾,呕血而卒。

朱明甫(1876-1963)
安徽桐城人。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了同盟会。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建国后,历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安徽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施从云(1880-1912)
安徽桐城人。字变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由排长升任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为参加永平(河北卢龙县)秋操,所部由新民调驻滦州(河北滦县)。武昌起义爆发,与王金铭及同盟会代表白雅雨(毓昆)等积极响应。次年一月三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被推举为总司令。随即组织军事力量,向天津进攻,五月与清军激战于雷庄。清军诡称停战议和,施从云入清营谈判,被清军首领王怀庆诱杀。

章伯钧(1895-1969)
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桐城人。1920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曾任宣城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在德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1926年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党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九军党代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去香港脱离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发动福建事变,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土地委员会主任。失败后流亡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44年任民盟中央常委。1947年任农工党主席。1948年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次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农工党第五、六届中央主席,民盟第二届中央副主席,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朱光潜(1897-1986)
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方令孺(1898-1976)
女作家。安徽桐城人。1923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青岛大学讲师、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重庆国立编译馆编审、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三十年代初开始写诗。她的诗,清幽雅致,多为抒情之作,她的早期散文,多写个人的遭遇,常流露出朦胧忧郁的情绪;抗战后的散文,随着时代的脚步,内容与风格发生很大变化,从“清溪涓流”走向“奔腾的江河”。

张知行(1901-1995)
桐城人。清大学士张廷玉后人。早年任西北军营、团长。后任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1936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后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六战区、第十一战区兵站总监,联勤总部第八补给区司令,保定绥靖公署参谋长,南京卫戍副总司令,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兼重庆指挥所主任。1948年起参加民主活动,1955年由香港到北京。后任国务院参事。

孙德和(1911-1981)
钢铁冶金和钢铁工程设计专家。桐城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2年获德国阿亨工科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钢铁三厂厂长、总工程师,上海钢铁公司副经理,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光仁洪(1918-1991)
教授。安徽桐城人。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后留学美国。回国后,任上海法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会理事。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舒芜(1922-2009)
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高中读书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开始文学创作。1940年到湖北、四川乡间做中小学教师。1945年在《希望》上发表《论主观》一文。从哲学上支持和阐发了胡风的文艺思想,曾引起文艺界的争论。

严凤英(1930-1968)
黄梅戏女演员。桐城人。贫苦家庭出身。十三岁师学唱黄梅戏。后入黄梅戏班。建国后,历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员、副团长。演出的代表剧目《打猪草》、《天仙配》、《女駙马》、《牛郎织女》,均已拍成戏曲片。

宿松县
陈武(?-215)
庐江松兹(今安徽宿松)人。初随孙策东渡,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孙权时进位偏将军。从征合肥,战死。

石良(1319-1394)
安庆路宿松人。元至正间群雄并起,他组织乡兵筑城设寨保卫乡里,民赖以安。朱元璋克九江,他归附,后任统兵元帅。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决战,他开沟通江,运军输粮,功绩显著。并夹攻湖广,策应同安、舒城,又建勋劳。明朝建立,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武德将军。因很多开国功臣被杀,晚年执意致仕,解甲归田,被誉为“田园宰相”。后终老于故里。

朱书(1654-1707)
安庆府宿松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选贡入太学,寻举进士。文章雅健,尤熟知明代遗事。因与桐城派文学大家方苞、戴名世友善,其对桐城派古文的倡导卓有贡献。

枞阳县
王胜(?-1362)
桐城会宫乡(现属枞阳县)人。少骁勇,喜兵法,胆略过人。元至正间,闻朱元璋起兵据滁州(安徽滁州市),因自和州(安徽和县)渡江,领千人归之。从战有功擢升为右副元帅。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攻败陈友谅,取江州(江西九江市),陈友谅举兵来围,号六十万,势甚盛。朱元璋与刘基谋,欲火攻友谅,先募敢死队诈降为内应,遂与枢密院同知丁普郎等三十五人伪降,夜纵火焚敌营。朱元璋大军乘火大破友谅,而三十五人无一生还。朱元璋灭陈友谅,为三十五人在康郎山立庙。赠怀远大将军、太原郡侯。

何如宠(1569-1641)
桐城青山乡(枞阳县东北)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天启年间,任礼部侍郎。时左光斗被魏忠贤诬陷下狱,因他与左光斗情谊深厚,亦被阉党弹劾,落职闲居。崇祯初,阉党被诛,复起用事,改任吏部侍郎,旋迁礼部尚书。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明思宗中反间计,杀兵部尚书袁崇焕,并下令灭族。他冒死进谏,据理力争,终保袁家族人三百余口性命。擢户部尚书,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京师戒严,都人桀黠者,请以私财聚众助官军,廷议赞成。如宠力言其举叵测,不善用,必启内衅。帝召问,对如初,帝出片纸示之,则得侦探事,与他言相合,由是受知于帝。令入阁辅政。晚年,协助大学士周延儒作会试总裁。九次上书辞官,获准寓居金陵,悉心研究《资治通鉴》。朝廷复召入阁辅政,以病不就。崇祯十四年卒,福王时,追赠太保。

何如申
如宠兄。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户部郎中,督饷辽东。有清操。终浙江布政使。

左光斗(1575-1625)
安庆府桐城(出生地现属枞阳县)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授中书舍人。升御史。巡视北京中城,捕治吏部强横恶吏,出理屯田,大兴水利,北人始知种稻。光宗死,李选取侍据乾清宫,迫皇子封皇后。宫府危疑,人情危惧,光斗与杨涟协心同力,扶幼主,转危为安。由是朝野并称“杨、左”。累升为左佥都御史。是东林党重要成员。时,韩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郑三俊、李邦华、魏大中诸人都居要职。光斗与他们都相好,遂力图扶正去邪。天启四年(1624年),与杨涟谋去魏忠贤,联名弹劾阉党魏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条当斩罪,疏未及上,与杨涟同被阉党诬隐下狱。后死于狱中。崇祯时,赠右都御史、太子太保。追谥忠毅。

左光先
光斗弟。由乡举官御史,巡按浙江。讨平许都反。福王立,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不可用。后大铖得志,逮光先。时战乱道阻,他间行走徽岭,得脱。

姚鼐(1732-1815)
安庆府桐城(安徽枞阳县)人。清乾隆进士。迁礼部主事,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再迁任刑部郎中,后又任《四库全书》编修官。书成,挂御史职,后辞官归里。往返桐城、江宁(南京)间,主讲江南、紫阳、钟山诸书院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为桐城派主要作家。

姚莹(1785-1852)
字石甫,号展和。清大臣。安徽桐城人。姚鼐侄孙。清桐城八家之一。嘉庆进士。游粤东主讲香山县榄山书院。道光十七年(1837年)迁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率军民击败英国侵略军。后受诬贬官四川。对英、法、俄等国历史和印度、尼泊尔入藏交通及喇嘛教、天主教等问题,均有研究。再三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咸丰初,授湖北武昌盐法道,旋擢广西、湖南按察使,参预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病死湖南按察使。

吴汝纶(1840-1903)
安庆府桐城(出生地现属枞阳县)人。少贫力学。清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才。与张裕钊、黎庶昌、薜福成合称“曾门四弟子”。补直隶深州、冀州知州。后又参佐李鸿章之幕府,掌奏议。光绪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曾携桐城教育家李光炯赴日本考察学制,写成《东游业录》。归国后称病归故里。在家乡创办桐城学堂。治学由训诂以通文辞,不分中外、古今,于诸经,《易》、《书》、《诗》、《礼》、《左氏》、《谷梁》、《四子书》皆有研究;于史,《史记》、《汉书》、《三国史》《资治通鉴》、《国语》等皆有点校,旁及诸子百家,无不研讨。曾为严复所译《天演论》作序,备极称道。

吴樾(1878-1905)
安徽桐城(属枞阳县)人。字梦霞,一作孟侠。幼年家境贫寒,就读于私塾。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与赵声、陈天华等相友善。次年,与杨笃生(守仁)在沪发起军国民教育会,自任保定支部工作。又与人借用直隶两江会馆,开办两江公学,创办《直隶白话报》,自兼教员、主笔,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三十一年赴东北,闻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派五大臣(端方、载泽、绍英、戴鸿慈、徐世昌)出洋考察宪政。因恨清廷所谓预备立宪的骗局,乃潜入北京桐城会馆,于九月二十四日携炸弹进入北京车站,谋炸五大臣。因人众拥济,车身震动,怀中弹发,不幸牺牲。遗著被后人辑为《吴樾遗书》传世。

黄镇(1909-1989)
安徽桐城(出生地现属属枞阳)人。曾用名黄士元。1925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毕业于新华艺术大学。1930年参加西北军。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及长征。曾任第五军团政治部文化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民运部部长、晋冀豫军区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百团大战和林南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政委、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室主任。全国解放后先后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法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顾委委员。

慈云桂(1917-1990)
计算机专家。枞阳人。194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机系。后任清华大学研究员、助教、教师。建国后,历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教授,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防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

太湖县
王大枢(?-?)
安庆府太湖人。少年奋发苦读,筑室司空山下,省吃俭用,购书万卷,朝夕寝馈其中,熟读精思,贯穿古今。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乡试中举人,拣选知县。五十二年,因反对以朝廷名义摊派捐税,得罪权贵,被充军伊犁。历秦陇、出关万里。沿途所见山河美景、风土人情,丰富了他的阅历。在伊犁汇集资料,精详考订,历十三年,编撰出伊犁地区第一部地方志,提供了中俄两国边界的历史依据。嘉庆五年(1800年),大赦,自伊犁归太湖。一生著述甚富。

赵文楷(1760-1808)
安庆府太湖人。小时聪敏好学,遍游江淮名胜。清嘉庆进士,旋殿试点为本科状元。嘉庆帝见其才华横溢,特撰诗以赐。嘉庆四年(1799年),选派其为正使,代表皇帝持节东行,给新任琉球(冲绳)中山王尚温行加冕礼(册封)。在琉球期间,属守严规,与琉球政府和人民友好相处,谢绝出使国一切厚赠,深获琉球朝野的称赞。归国后,出任山西雁平兵备道、山西按察使等职,由诰授中宪大夫,诰赠通奉大夫。一生清贫,殁于官署时,贫无以殓。

李振祜(1777—1850)
安徽太湖人。嘉庆进士。历任给事中、吏部侍郎兼仓场侍郎、刑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巡视淮安漕务,密陈山东积弊四事。主持广西、云南、陕甘乡试,督山东学政。屡劾罢不称职官吏。道光三十年卒。

李振钧(?-?)
安庆府太湖人。少时随亲宦游名山大川,足迹半天下。清道光八年(1828年)乡试中举人。翌年登进士第,殿试状元。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纂修、功臣馆纂修等。十七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诰授奉政大夫。书法上很有造诣,笔法超逸。著述丰富,但已大半散佚。

刘王立明(1897-1970)
太湖人。女。1920年毕业于美国伊利伊诺州西北大学生物系。回国后,曾任女子参政会会长,第一至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在上海与陶行知等人共同倡议成立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次年任民盟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赵朴初(1907-2004)
太湖人。东吴大学肄业。曾任上海佛教会主任秘书。抗日战争期间,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难民收容股主任。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兼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怀宁县
柳升(?-1427)
怀宁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累升至左军都督佥事。永乐中,历封为安远侯。曾从张辅征交址巡海破倭寇,从北征,出镇宁夏,皆有功,又曾总督京营兵。镇压过唐赛儿起义。还从帝五次出塞远征。仁宗即位,加封太子太傅。为人正直宽大和厚,善抚士卒,勇而寡谋。宣德二年(1427)任总兵官征黎利,至倒马坡中埋伏,死。正统时赠融国公。

柳珣
柳升后裔。镇守两广。嘉靖十九年(1540),征安南莫登庸,加封太子太傅。又以讨贼功,加封少保。卒赠太保,谥武襄。

阮大铖(1587-1646)
字圆海,号百子山樵。安徽怀宁人。天启时,谄附魏忠贤。崇祯时,名列魏党逆案,废斥十七年。福王时,因同党马士英执政,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对“东林”、“复社‘诸人日事报复,招权贪利。由于奸诈猾劣,嗜权罔利,时人称之“小人中之小人”。后降清,随从攻打仙霞关死。或云降清后又与唐王通消息,谋反清,事泄,自杀。

邓石如(1743-1805)
安庆府怀宁人。早年摹其父邓一枝篆刻及古隶书,很有功夫,以刻石、卖字自给。遍游名山胜水,足迹所至,求书篆者甚多。篆刻得力于书法,苍劲庄严,流利清新。使篆刻面貌为之一变,世称“邓派”,也称“皖派”。并工隶、草。

陈独秀(1879-1942)
字仲甫,笔名独秀。安徽怀宁人。清光绪五年生。年幼随祖父读四书五经。1896年中秀才。1899年编辑安徽《白话报》。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1902年冬,加入青年会,不久回国。1903年5月,在安徽组织爱国会。与章士钊等创刊《国民日日报》。1904年秋,在芜湖创《安徽俗话报》,在浙陆军小学任国文教习。1912年5月,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7月调任教育司司长。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复赴日本东京。1914年参加欧事研究会,并助章士钊创刊《甲寅杂志》。1915年夏返国,9月发刊《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1917年8月,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底,又与李大钊另创《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6月被捕,释放后迁上海。1920年参与组织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共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推为中共中央局书记。1922年8月,杭州“西湖会议”上接受共产国际指示,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7年4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因右倾错误,于同年8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32年11月,被国民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后定居四川江津。1942年5月27日病逝。著有《独秀文存》、《陈独秀先生讲演录》等。

王星拱(1887-1950)
安徽怀宁人。字抚五。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1923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后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兼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校长。

杨石先(1897-1985)
教育家。怀宁人。蒙古族。早年留学美国,1923年获康奈尔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教授、教务长、代校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教务长。1945年被推选为美国化学学会荣誉会员。建国后,历任南开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第十九、二十届理事长和第二十一届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

邓岗(1916-1991)
安徽怀宁人。1936年毕业于苏州农业专科学校园艺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通讯社和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副社长、社长。1951年后,历任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广播事业局代理局长、局长,新华社副社长、顾问。

邓稼先(1924-1986)
理论物理学家。安徽怀宁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岳西县
望江县
潜山县
左慈(?-?)
卢江皖城(安徽潜山县)人。字元放。《神仙传》称其明五经、通星气,能役使鬼神,变化万端。曹操收为军吏,传曹操尝试闭之,令断食一月,而颜色不变,气力自若。操宴客,珍馐略备,独少吴淞江鲈鱼,他拧水铜盆,钓出数尾,并用以烧鱼,曹操以其有左道,欲杀之,遁没,奔荆州刘表。刘表恶其以妖法惑众,又欲杀之,往江东见孙策。孙策复欲杀之,又往见孙权。孙权礼重之。善炼丹,隐居天柱山,精思修道,得石室中丹经。又有史称其能于空盘中钧出鲈鱼。曹操欲而捉杀之,他隐身而去,不知所向。

刘源(?-1277)
潜山野人原(潜山县野人寨)人。南宋末抗元军首领。咸淳元年(1265年)奉旨,依天柱山,建寨设关,以御元师。与据守太湖空山(属安徽岳西县),扼守宿松的宋将张德兴、傅高互为犄角。用宋年号。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大败元兵于樊口(属湖北),复黄州寿昌军,破兴国、德安诸郡。张德兴、傅高败亡后,元兵围天柱山诸寨,刘源出奇兵袭之,斩获甚众。自勒石于山巅纪其事。后因内奸引路,元兵破寨。率众仓促应战,力竭而死。

张恨水(1895-1967)
作家。潜山人。蒙藏边疆垦殖学堂肄业。曾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南京人报》报社社长,重庆、北平《新民报》经理、副刊主编。著有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对封建军阀的罪恶生活有所暴露,情节曲折复杂,语言生动流畅,是其代表作。三十年代又创作《夜深沉》、《落霞孤鹜》等。“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写国难小说,抗战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写了不少反映抗战的作品。1939年后发表讽刺小说《八十一梦》和长篇《牛马走》,是抨击国统区重庆黑暗的两部力作。抗战胜利前后的作品有《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创作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磨镜记》、《开河配》等。他的一生写作一百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的大仲马”。

段曙光(1923-2010)
潜山人。1941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桐西游击队队长、副连长、新四军第七师团参谋。华东野战军连指导员,第三野战军营教导员。参加了莱芜、兖州、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后勤处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副政委、团政委。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委,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新疆军区纪委专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余英时(Ying-Shih Yu)(1930-)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汉学家。生于中国天津,祖籍安徽潜山。燕京大学肄业,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陛,取得历史学哲学博干学位。历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他自大学时代便开始著书,中英文著作等身,包括《近代文明的新趋势》、《民主革命论》、《中国知识阶层史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等。

夏菊花(1937-)
杂技演员。潜山人。女。六岁学艺,并登台演出,历任武汉杂技团演员,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副主席。1985年毕业于江汉大学。是第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