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名胜古迹

合肥市

包公祠
在合肥市包河公园香花墩。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1946年又修。香花墩曾是包拯读书处。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祠周包河,生红花藕,传言藕内无丝“无丝”乃包拯铁面“无私”的谐音。祠旁有亭,亭内有井名曰:廉泉,相传为官不廉者不敢饮此泉水。

包公墓园
在合肥市内,包公祠东、包河南岸。全称包孝肃公墓园。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占地21亩。墓室内有包拯墓志铭和存放包拯遗骨的金丝楠木棺。北侧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墓5座。

逍遥津
在合肥市东北隅、教弩台以北。古为淝水上的渡口,有津桥可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10万大军攻合肥未下,军还,为曹操守将张辽所袭,孙权退至此地,津桥已被拆除,孙权乘骏马飞越淝水脱险。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内有湖,广百余亩。岛上有张辽衣冠冢。建国后辟为公园。

教弩台
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高5米,面积3700平方米。《合肥县志》记载,台为东汉末曹操所筑,在此教强弩500人以御孙权水师,故名。台上有井,水味甘美,四季不竭。井口石栏拙朴古老,栏上镌刻“晋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字样。台中佛寺,始建于南朝萧梁时期,初名铁佛寺,唐时更名明教寺。现有亩宇为太平天国遗民袁宏谟削发为僧后所建,为江淮名寺。

三国合肥新城遗址
在合肥市西15公里卅里岗乡古城村南、鸡鸣山东。三国魏青龙元年(233年),扬州都督、征东将军满宠为抵御孙吴军所筑。吴主孙权曾亲率10万大军围攻此城,终未攻下。西晋淮南郡曾设治于此。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国后,废此城。遗址南北长330米,东西宽210米,由十余个高土墩绵亘相连成长方形。

长丰县
袁术墓
在长丰县水家湖镇西北28公里、杨公庙镇西南3公里。本地人俗称古墓为孤堆,故称“袁术孤堆”。袁术(?-199),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袁绍弟。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号“仲家”。建安四年,被曹操击败,据文献记载,饿死于距“距寿春八十里”处。墓地原属寿县境,距寿县城(即古寿春)40公里,与文献记载相吻合。今墓尚在。

战国楚墓
在长丰县杨公镇。在朱家集村南李三孤堆战国楚王墓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新石器遗址
在长丰县西北部。

肥东县
包氏宗祠
在肥东县解集乡大包村。为北宋名臣包拯的家族祠堂,南距包拯出生地小李蛮村(原名小包村)仅2公里。始建于宋,现存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建筑。祠堂处在群山环抱之中。一般宗祠均大门朝南,唯该祠是大门朝北。现存宗祠4进,青砖小瓦,正厅居中陈列有《包氏宗谱》、《包孝肃奏议》及包拯画像。

四顶山
在肥东县城南25公里、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因山有4峰,故名。登山远眺,百里巢湖片片风帆。

陈思王墓
在肥东县八斗岭。即曹植纪念墓。因曹植曾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名。墓虽年久失修,然墓冢仍高大巍峨,墓前还尚存清光绪年间(1875-1908)重刻的“魏陈思王曹公子建之墓”墓碑一块。

吴复墓石刻
在肥东县萧圩乡享堂任村。吴复(1321-1383),合肥人。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封安陆侯。后战死,归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谕葬。今享堂已毁,墓冢渐削平,但墓前石刻仍存。现存石周有武士二人,吼、羊、马、控马人各一对,华表一对,龟石基座一。整个石雕群均为花岗岩石质,系用整石雕凿而成。雕刻手法简练、粗犷,形象准确,刻工精湛。具有元末明初石刻的特色。

肥西县
三河太平军城垒
在肥西县三河镇。太平军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为抗击清军所建。三河镇,古称三河集。为水陆要冲。南通舒城,西接庐江,东达无为、巢县(今巢湖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曾在此筑城一座,城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300米,城墙高约7米。城外还筑炮垒9座。现城墙尚遗留150米左右。

周公山
在肥西县焦婆乡境内。海拔183米。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幼时在此读书,后人为纪念周瑜,故以“周公”为山名。山东南部有周瑜洗砚池,池广丈余。今周瑜庙已圮,洗砚池尚在,池水仍清澈可鉴。山麓有村,名蒋家湾,为周瑜幼年同窗蒋干故里。